[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7656.5 | 申请日: | 201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袁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鸣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类,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前轮小、后轮大以及当把支架支起时也能推动的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各式各样的车,例如,电动自行车,它主要是由车架和两个直径相同的前轮和后轮构成。这样的构造,因前轮体积大而存在一些缺陷:1、不能装入小汽车中携带到外地骑行;2、不能推入电梯带回家中存放;3、更不能推入超市作为购物车来使用。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一些电动车或自行车制造企业设计出一种“折叠”车,实现了“携带”的目的。但仍然存在不足,由于是“折叠”,必然是需要“展开”才能使用,因而未能解决较为方便地推入电梯带回家中存放和推入超市作为购物车来使用的问题。如何尽快克服上述缺陷,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前轮体积小、骑行性能高、当把支架支起时也能推动的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脚蹬、链轮、车把、转向轴、鞍座、支架、制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自行驱动装置、万向轮或万向槽轮,所述前轮小、后轮大,并将前轮设置在两脚蹬之间或链轮下面,所述转向轴与鞍座之间的距离和常见电动自行车相比被减短,所述车把上的手柄向前弯曲、或转向轴与车把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常见电动自行车相比被加长,所述支架的底面长边两端或两侧设置有万向轮或万向槽轮,可与前轮重新组合成一种手推万向三轮车。
所述前轮直径为150-250mm、后轮直径为300-700mm,所述转向轴与鞍座之间的距离小于400mm,两脚蹬之间的距离和链轮底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均大于前轮直径,所述车把上的手柄向前弯曲、或转向轴与车把中心之间的距离被加长后,使鞍座与车把中心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50-550mm之间,所述万向轮或万向槽轮的直径为40-130mm,所述电动驱动装置被卸除后,该车就是一种轻便自行车,所述自行驱动装置被卸除后,该车就是一种小型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轮体积较后轮体积小,骑行性能可靠性高,当把支架支起时也能非常方便地推入电梯带回家中存放或推入超市作为购物车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图中,电动自行车主要由车架1、前轮2、后轮3、脚蹬4、链轮5、车把6、转向轴7、鞍座8、支架9、制动装置10、电动驱动装置11、自行驱动装置12、万向轮13或万向槽轮14等构成。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轮2直径为200mm,后轮3直径为420mm,两脚蹬4之间的距离为220mm,前轮2被设置在两脚蹬4之间。由于前轮2较小,必然导致车把6上的平衡度和方向感明显降低,因而不得不采取减短转向轴7与鞍座8之间的距离来提高车把6上的平衡度和方向感,即将转向轴7与鞍座8之间的距离减短为300mm。由此又带来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由于减短了转向轴7与鞍座8之间的距离,必然会带来对车把6的操作很不方便甚至无法操作,因而就将车把6的手柄向前弯曲并适当加长,以提高对车把6的可操作性和舒适感。所示支架9的底面长边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直径为40mm的万向轮13,当把支架9支起时支架9上的二个万向轮13与前轮2重新组合成了一种手推万向三轮车。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轮2直径为200mm,后轮3直径为420mm,两脚蹬4之间的距离为250mm,链轮5底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50mm,前轮2被设置在链轮5下面。由于已将前轮2设置在链轮5下面,由此不仅要将转向轴7与鞍座8之间的距离减短为300mm,而且还要将转向轴7与车把6中心之间的距离加长至200mm,以有利于提高车把6上的平衡度和方向感以及对车把6的可操作性和舒适感。所示支架9的底面长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一个直径为80mm的万向槽轮14,当把支架9支起时支架9上的二个万向槽轮14与前轮2重新组合成了一种手推万向三轮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鸣,未经袁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7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