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7893.1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杭岳宗;吴达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垃圾 中转站 挤压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主要用于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
背景技术
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是生活垃圾进入垃圾中转站经过挤压处理后的渗滤液,其中含有悬浮物、油污、微生物等杂质,COD严重超标,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常规的处理方式是将挤压水经过多次沉降、过滤、去油,然后经过厌氧池、好氧池处理,再经沉降池沉降后排放。其COD去除效率低,且项目启动时需要开挖大量的水池,占地面积大、启动速度慢,不能满足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COD去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启动速度快的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收集池、隔油池、调节池和厌氧池,它还包括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平板膜,所述收集池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收集池的出口与隔油池进口相连通,所述隔油池中部出口与调节池进水口相连,所述调节池出水口通过泵和管线与厌氧池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与缺氧池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出水口与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膜生物反应池池中浸没有平板膜。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平板膜下方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与风机连接,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外。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厌氧池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依次分为进水分配区、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器三部分。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均设置于地面上。
工作原理:
渗滤液汇集至收集池,经格栅的阻隔及收集池的沉降作用,实现初步固液分离,去除部分悬浮物,分离后出水自流进入隔油池动植物油在此得到充分的分离出水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进行水质和水量的充分调和后进入后续处理工艺。
调节池内的废水经提升泵提升至厌氧池,在进水分配区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均匀分布,有利于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是提高反应器容积利用率的关键,同时还具有搅拌混合的作用;再进入反应区,废水与微生物在这里产生生化反应,有机物主要在这里被厌氧菌分解;然后进入三相分离器,混合液中的气体(沼气)、固体(厌氧污泥)和液体分离。分理出的液体再进入缺氧池,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处理的有机物,缺氧池出水后进入膜生物反应池,在平板膜中进行深度处理出水后可达标排放,平板膜下方通过风管风机不停的吹入空气,起到曝气作用,增加平板膜的处理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缺氧池后设置膜生物反应池,将平板膜浸没于膜生物反应池中,提高COD去除效率,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另外将厌氧池、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均设置于地面上,减少开挖池子的时间,提高项目启动速度,同时减小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收集池1、格栅2、隔油池3、 调节池4、厌氧池5、缺氧池6、膜生物反应池7、平板膜8、风机9、进水分配区5.1、反应区5.2、三相分离器5.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一体化垃圾中转站挤压水处理装置,主要由收集池1、格栅2、隔油池3、 调节池4、厌氧池5、缺氧池6、膜生物反应池7、平板膜8和风机9组成,所述收集池1内设置有格栅2,所述收集池1的出口与隔油池3进口相连通,所述隔油池3中部出口与调节池4进水口相连,所述调节池4出水口通过泵和管线与厌氧池5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厌氧池5为一体式结构,设置于地面上,分为进水分配区5.1、反应区5.2和三相分离器5.3三部分,所述三相分离器5.3的出水口与缺氧池6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缺氧池6的出水口与膜生物反应池7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膜生物反应池7池中浸没有平板膜8,所述平板膜8下方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与风机9连接,所述风机9设置于膜生物反应池7外。所述缺氧池6和膜生物反应池7均设置于底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7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预制组合式化粪池
- 下一篇:直饮水一体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