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球传动编码器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8013.2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葵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编码器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特别是涉及一种滚球传动编码器鼠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长条形滚轮鼠标”(公开号:CN101751152A)公开了一种长条形滚轮鼠标,通过长条形滚轮、长条形齿轮组件以及弹片的结合来实现压缩鼠标中功能器件所占用的空间。但是该专利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缺陷:1、弹片容易导致齿轮磨损,降低鼠标使用寿命;2、整体结构仍然过于复杂,减小鼠标体积的效果不理想;2、长条形滚轮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容易导致使用者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滚球传动编码器鼠标。
本实用新型的滚球传动编码器鼠标,包括中键组件和印刷电路板(下称PCB电路板),所述中键组件与所述PCB电路板相连,所述中键组件包括编码器、中键开关、滚球底座、滚球、传动轴和螺旋弹簧;所述滚球和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滚球底座上,所述传动轴包括滚动轴和安装在所述滚动轴上与所述滚球相配合转动的传动轮,所述滚动轴的一端耦合到所述编码器,所述螺旋弹簧固定在所述滚球底座上,所述螺旋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滚动轴干涉而将滚动轴始终推向所述滚球。
优选地,所述滚球安装在所述滚球底座的前端,所述滚球底座的后端固定在所述PCB电路板上,从所述后端延伸至所述前端形成弹性臂,使得当按下所述滚球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致使所述前端触发所述中键开关。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在邻接于所述前端的位置下凹,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螺旋弹簧安装于凹入部。
优选地,所述滚球底座包括前左支撑架、前右支撑架、后左支撑架、弹簧固定柱;所述滚球通过可转动的安装在前左支撑架和前右支撑架上,所述滚动轴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后左支撑架,所述螺旋弹簧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柱上。
优选地,所述滚球整体呈圆球状或椭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以往采用弹片的设计相比,采用螺旋弹簧与滚动轴相干涉的配置,在保证滚球与传动轮接触紧密的同时,能够降传动轮的磨损,提高鼠标的使用寿命。同时,螺旋弹簧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滚球底座从后端延伸至前端而形成弹性臂的配置,通过弹性臂的变形而触发中键开关,其结构比以往的设计更简单,有利于减小鼠标体积。
更优地,弹性臂在邻接于所述前端的位置下凹,该部向下拱起,传动轴和螺旋弹簧安装于该部位,这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鼠标体积进一步减小。
采用圆球状或椭球状的滚球相比于现有的长条形滚动轮,减小了鼠标左右键之间的距离,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键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滚球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键组件安装示意图(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键组件安装示意图(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球底座细节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键组件安装示意图(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7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滚球传动编码器鼠标包括中键组件和PCB电路板,中键组件与PCB电路板6相连。其中,中键组件包括编码器5-4、中键开关5-3、滚球底座5-7、滚球、传动轴和螺旋弹簧5-8;滚球和传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滚球底座5-7上,所述传动轴包括滚动轴5-6和安装在滚动轴上与滚球相配合转动的传动轮5-5,所述滚动轴的一端耦合到所述编码器5-4,螺旋弹簧5-8固定在滚球底座5-7上,所述螺旋弹簧5-8的自由端与所述滚动轴5-6干涉把滚动轴5-6始终推向滚球,从而确保传动轮5-5和滚球表面摩擦或表面啮合而发生联动。
参考图1所示,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鼠标其机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其可包括:按键1;上盖2;内盖3;螺丝4;中键组件5; PCB电路板6;螺丝7;下盖8;螺丝9;脚垫10;电池盖11;负极弹片12;电池13;正极弹片14;脚垫15;左微动开关16;中键微动开端5-3;右微动开关18;编码器19和滚球压盖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葵,未经张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8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配流径向变量高压柱塞泵
- 下一篇:铜线材柔软度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