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栅冲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8254.7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东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2 | 分类号: | H01M4/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中板栅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板栅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中的板栅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和汇集电流,并使电流分布均匀,另一方面是支撑活性物质。板栅既是导电骨架,又是活性物质载体具有双重功。因此,对板栅要有一定的机械、电学、冶金学特性要求。即要求板栅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包括硬度、抗拉强度、铸造性能、可焊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能力,同时也便于与电极的接线端子连接。
目前,制作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方式主要有拉网、连铸辊压连轧、重力浇铸及锻制带材扩展、铸造式扩展和冲压与冲孔滚轧等,较常用的是重力浇铸技术,用该方式浇铸出的板删可一次成型,之后不用再对其进行加工。但由于模具、压力等方面的原因,重力浇铸技术制作的板栅存在表面粗燥,结构松散、耐腐蚀差等缺点。采用这类板栅制造的电池使用寿命短,充放电性能差,存在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板栅腐蚀快、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而采用连铸机利用连铸辊压连轧技术制造的板栅,在优化板栅设计、性能和微观结构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可以设计任何厚度的板栅,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板栅带涂填设备,并能改变板栅材料成份和微观结构,且为增进活性物质附着力提供了先决条件,其内在细柱状晶粒微观结构和复合层结构增强了板栅抗腐蚀性和铅膏附着性,有利于提高板栅耐腐蚀性和铅膏附着力,灵活性大大优于目前所有的板栅制造工艺,板栅厚度可以减少到载流、腐蚀和加工所需要的最小厚度,可降低电阻损耗,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相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重力浇铸法,连铸连轧法生产效率高,生产环境好,产品成本低,板栅强度高,组织晶粒细小且不易发生晶间腐蚀。可以生产不同类型电池所要求的板栅。通过减少重量提高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和通过提高板栅的耐腐蚀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但采用该方法加工板栅,需要经过多到加工工序才能将板栅加工好。
其中,为了使卷绕后的板栅便于与接线端子连接,需在板栅的一侧加工出若干个凸块,或将凸块连接在板栅的一侧。在现有技术中,板栅一侧的凸块大多是将板栅技工好后,再将凸块采用插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在板栅上,这种连接方式既费时费力,又会使板栅边部的厚度增加许多,而且会增加板栅的电阻率。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板栅与凸块做成一体的,但这种凸块是通过人工将板栅的一侧边裁剪出凸块来,也就是将板栅一侧边上的凸块部分留下,将其余部分剪切掉。采用这种方法加工板栅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板栅冲压装置,该装置可自动高效的剪切出板栅一侧的凸块,并可保证剪切部位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板栅冲压装置,该装置用于将板栅的一侧冲出若干个等间距的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冲料部分、送料与复位部分、剪料部分和传送部分;
所述冲料部分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端部装有上下移动的冲头,在冲头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一工作台,所述冲头用于将板栅一侧凸块以外部分冲掉;
所述送料与复位部分包括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的第二工作台上装有第二驱动装置,在第二驱动装置的端部设有纵向移动的推拉杆,推拉杆上装有夹紧件,推杆用于将板栅从传送带上推至冲头的下端,并使冲压后的板栅复位回到传送带上;
所述剪料部分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装有第三驱动装置,在第三驱动装置的端部装有上下移动的剪切刀,在剪切刀的下端设有与第三支架连接的第三工作台;
所述传送部分包括长条状的第四支架,在第四支架的第四工作台上装有横向移动的传送带,第三工作台位于第四工作台的一端,第二工作台与第一工作台分别位于第四工作台的两侧且相互对齐;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和第四工作台位于同一平面。
为了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为气动或液压驱动装置。
为了保证冲头沿直线上下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冲头的两侧设有第一滑轨,冲头沿第一滑轨上下滑动,第一滑轨固定在第一支架上。
为了保证推拉杆沿直线前后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推拉杆的两侧设有第二滑轨,推拉杆沿第二滑轨纵向前后移动,第二滑轨固定在第二支架上。
为了保证剪切刀沿直线上下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剪切刀的两侧设有第三滑轨,剪切刀沿设有第三滑轨上下移动,第三滑轨固定在第三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东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东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8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