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输入装置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8313.0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合崧;刘志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输入 装置 接触 供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产生分布均匀磁场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数字板都搭配数字笔使用,当数字笔接近数字感应板时,数字笔会产生一电磁场,让数字感应板可根据接收到电磁场的强度,来演算出数字笔目前的坐标位置,再将该坐标位置传送到电脑端,以进行游标的控制。
目前提供数字笔工作所需的电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池供电,另一种则是使用电磁共振的方式来取得供电。若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数字笔必须频繁的更换电池,对使用者来说极不方便也不环保。因此采用电磁共振的供电方式,不仅在使用上较为方便,也对于环境较为友善。
但是目前数字笔与数字感应板的电磁共振供电相关技术中,数字感应板内会装置发射天线,此发射天线必须发射够大的磁场强度,才能使数字笔得到足够的电压。
一般而言,数字感应板的发射天线环设于机体内部周围,也即发射天线绕设成一框状,发射天线的信号强度沿着发射天线为中心而递减,如此将使得数字感应板中央位置处的信号较弱。而当数字感应板的面积越大时,发射天线距离中央位置的距离也就愈远,因此中央位置信号衰弱的情形也将会越显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脑输入装置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此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至少包括驱动电路与多个线圈。驱动电路提供多个不同相位的振荡信号。多个线圈之中的至少两个线圈呈交叠配置,以于交叠的两线圈形成一交叠区与两非交叠区。线圈用于接收不同相位的振荡信号。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交叠区的两线圈,所接收到的两振荡信号的相位差为30度至180度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适用于供电给一接收装置。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与磁场产生装置。壳体定义一供电区。此磁场产生装置于该供电区以非接触式方式传输至少两个不同相位的电磁能至该接收装置。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磁场产生装置至少包括驱动电路与多个线圈。驱动电路提供多个不同相位的振荡信号。多个线圈之中的至少两个线圈呈交叠配置,以于交叠的两线圈形成一交叠区与两非交叠区。这些线圈用于接收不同相位的振荡信号。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该交叠区中的两个该线圈所接收到的所述振荡信号的相位差为30度至180度之间。
通过输入不同的交流电流至重叠的多个线圈,可使磁场产生装置产生均匀的磁场。因此,即使磁场产生装置需要产生较大范围的磁场,也不会因为线圈距离中央位置过远,而导致中央位置的磁场强度衰减。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圈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C为振荡信号方向与磁场关系图;
图2A至图2H为振荡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圈相对位置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磁场产生装置
12第一线圈
12a第一导线段
14第二线圈
14a第二导线段
16第三线圈
22非交叠区
23交叠区
24非交叠区
25交叠区
26非交叠区
30驱动电路
40接收装置
41a、41b、41c、41d、41e、41f、41g、41h第一振荡信号
42a、42b、42c、42d、42e、42f、42g、42h第二振荡信号
43a、43b、43c、43d、43e、43f、43g、43h第三振荡信号
50壳体
51第一点
52第二点
53第三点
81主磁场方向
82振荡信号方向
83主磁场方向
84振荡信号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请参照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圈相对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磁场产生装置10包括驱动电路30与多个线圈。
驱动电路30可用以提供多个具有不同相位差的振荡信号。较佳的是,这些振荡信号之间相差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8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葫芦用电机
- 下一篇:敲击式高压电线除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