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9380.4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6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冯柏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柏金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B01D53/1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以其动力大、效率高、燃料经济等优点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发动机做功排放的尾气也在快速地增长,柴油机通常燃烧没有汽油机充分,尾气存在更大的危害性,大量尾气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一种对尾气未经排放进行处理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汽车尾气未经处理排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可靠的尾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连接管、气缸头、气缸主体和气缸盖,气缸头与气缸主体贯通连接,气缸主体上部由气缸盖覆盖,气缸盖上设有排气口,气缸头上设有用以清洗尾气的喷淋器,气缸主体上设有过滤板。
作为优选,所述喷淋器包括设在气缸头内壁的喷头、水管、水泵和净水管,水泵一端通过水管与喷头连通,水泵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气缸主体上的净水管连通,尾气进入气缸头使得气缸内压强增大,气缸内的水通过净水管经过水泵由喷头喷射出,水中有专业纯净剂,在喷射尾气时有一定的冲击波,烟在清洗中变成成千上万的气泡,混合气里有水气、水碳气、一氧化碳等多次循环被清洗,通过喷淋使得尾气可以得到洗涤,尾气中的有些杂质被沉淀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净水管内装有纯净剂,纯净剂确保用于喷淋的水是干净的,且喷射时能使得变成气泡,能净化气缸内的空气,更好地起到清洗尾气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头上设有减压阀和压力表,减压阀用于控制气缸内的气压,更加安全可靠,压力表用来查看气压值,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主体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是需要注水时使用,排水口是使用一段时间内部有一部分杂质,通过排水管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呈半圆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上附有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对尾气进行再次过滤,纳米材料没有吸附能力,通过气缸内压强,把纳米材料顶在过滤板上,其中如果有掉下的部分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尾气得到多次过滤,有害物质大大减少,且气缸内水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并且环保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连接管1、气缸头3、气缸主体11和气缸盖15,气缸头3与气缸主体11贯通连接,气缸主体11上部由气缸盖15覆盖,气缸盖15上设有排气口14,气缸头3上设有用以清洗尾气的喷淋器,所述喷淋器包括设在气缸头3内壁的喷头2、水管4、水泵5和净水管7,水泵5一端通过水管4与喷头2连通,水泵5另一端通过水管4与气缸主体11上的净水管7连通,所述净水管7内装有纯净剂,气缸主体11上设有附有纳米材料的半圆状的过滤板9,喷淋器把净水管7干净的水通过喷头2对尾气进行清洗,把部分杂质清洗干净。
所述气缸头3顶部设有与排气管密封连接的尾气连接管1,确保进行尾气处理。
所述气缸头3上设有减压阀13和压力表12,减压阀13用于控制气缸内的气压,更加安全可靠,压力表12用来查看气压值,更加方便。
所述气缸主体11设有进水口6和排水口8,进水口6是有盖的,在需要注水时使用,排水口8由开关10控制,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内部有一部分杂质,可以通过排水口8排出。
排气口14设有钢丝过滤网,对尾气最后进行一次过滤后排出。
储存室16是为了给装置起到维稳的作用,可以在里面放置重物。
用尾气连接管1密封连接汽车排气管,汽车使用时排出尾气,使得气缸内压强增大,气缸头3内水平面下降,使得与气缸主体11连通的净水管7内的水向水泵5进入,水通过水泵5在喷头2上喷出,使尾气经过第一次清洗,让部分杂质沉淀下来,经过清洗的尾气向水里渗透,渗透到气缸主体11上冒出来,经过过滤板9,过滤板9上的纳米材料有环境保护的作用,对有些物质能起到过滤消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排气口14的钢丝过滤网排向空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柏金,未经冯柏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9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