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0173.0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宏;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1L31/052;H01L31/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太阳能 热电 联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可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和提供生活热水供应,属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集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和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通常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上的太阳能辐照度小于1000W/m2,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与其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成正比,因此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用效率较低,实际光电转换效率只有7-10%左右。
(2)太阳能电池在运行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太阳辐射能除了一部分被反射外其余大部分被电池吸收转化为热能。如果这些吸收的热量不能及时排除,太阳能电池温度就会逐渐升高而降低发电效率,据统计太阳能电池温度每升高1℃功率约减少0.35%。另外,太阳能电池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还会因迅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
(3)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10-15%之间,只是利用了太阳能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太阳能没有被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实现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废热的回收利用,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包括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立柱、拉杆、平面反光镜、底板、支座、步进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轴;所述的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置于立柱的顶部,立柱通过拉杆固定在底板的中央,所述的平面反光镜置于立柱两侧,底板安装在转轴上,转轴安装在支柱上,支柱固定在地基上;所述的步进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轴置于支柱的一侧,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的输入轴相连,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相互啮合,被动齿轮与转轴联动。
上述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中,所述的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由保护玻璃、太阳能电池、电极引线、粘结剂层、管式吸热板、隔热层和外壳组成;所述的隔热层置于外壳内,所述的管式吸热板置于隔热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极置于管式吸热板上部的粘结剂层中,粘结剂层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极之间通过电极引线相互连接,两端的太阳能电极引线从外壳中伸出;所述的保护玻璃盖在粘结剂层上。
上述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中,所述的平面反光镜为四块,四块平面反光镜成扇形对称置于立柱的两侧,其中,内侧平面反光镜与底板的夹角为α,α=6°,外侧平面反光镜与底板的夹角为β,β=1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其中的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具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集热器的功能,可同时实现光电转换和光热转换,对太阳能进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其中的平面反光镜首先将阳光会聚到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前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上,通过增加太阳能电池板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量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集热器然后迅速吸收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废热,在降低太阳能电池工作温度并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控制在40℃左右,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可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能力。还可以加热生活用水,大幅度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聚光式太阳能热点联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聚光式太阳能热点联产装置的A-A剖面图。
图3是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是多功能太阳能转换板,2是立柱,3是拉杆,4是平面反光镜,5是底板,6是支座,7是地基,8是进水口,9是出水口,10是被动齿轮,11是转轴,12是步进电机,13是主动齿轮,14保护玻璃,15是太阳能电池,16是电极引线,17是粘结剂层,18是电极导线,19是管式吸热板,20是隔热层,21是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0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