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含式前叉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1399.2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德 |
主分类号: | B62H5/06 | 分类号: | B62H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邢少真;张亚军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含 前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的内含式前叉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很容易被盗,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社会问题,这与车锁的结构及安装位置有直接的关系。传统的车锁多为卡环式或插棍式,仅仅通过螺丝固定在前叉或后叉上,将非机动车前轮或后轮锁住,由于车锁整体暴露在外,外力很容易将锁具破坏,将车盗走,使用不安全,达不到防盗的目的。而且安装位置使开锁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非机动车前叉管内的内含式前叉锁,锁体不暴露在外,不能被撬开,有效达到防盗的目的,安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内含式前叉锁,包括锁舌、锁芯、锁体、销钉,其锁体内固联有滑道,锁舌设置在滑道的滑槽内,旋转拨块的偏心拨销位于锁舌的长凹槽内,拨片下部插入旋转拨块的深盲孔,上部与锁芯的锁片活动联接。
所述的锁芯设置在压块内通过销钉固联,压块下部插入锁体通过销钉固联,压块上部压盖在锁体和车前叉管顶部,锁体与车前叉管通过销钉固联。
所述的旋转拨块上部设置有定位套,通过销钉与锁体固联,拨片下部插入定位套。
所述的滑道底部设置有螺孔,通过螺丝将挡片固定在前叉管底端。
所述的锁体管壁上设置有锁舌孔,前叉管管壁上设置有与锁舌孔同心的锁舌孔。
所述的压块上部设置有外螺纹,与螺母配合。
所述的滑道通过销钉固联在锁体与前叉管的管壁上。
所述的旋转拨块的外径周圈设置有一圆环状的凹槽,旋转拨块通过销钉与锁体滑动联接,销钉的另一端与锁体固联。
所述的锁体为上、下分体结构,上体与下体分别通过销钉与前叉管固联。
所述的锁体与前叉管及前叉外管通过半圆形固定环用销钉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车锁为内含式,设置在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前叉管内,由于锁体不暴露在外,不能被撬开,有效达到防盗的目的;
2.车锁锁住后,车把不能转动,不能推行,起到防止被盗的双重保险作用;
3.车锁的安装位置很隐蔽,不易被偷车人发现,防盗;
4.开锁和锁车不用弯腰,使用很方便;
5.设计新颖,便于安装,可广泛适于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零部件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旋转拨块4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锁舌3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滑道2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与前叉外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前叉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内含式前叉锁,主要包括定位套1、滑道2、锁舌3、旋转拨块4、拨片5、压块6、锁芯7、锁体8、销钉9、紧固螺丝10、挡片11等零部件;其锁体8为一空心直管,锁体8内设置有一圆形滑道2,通过销钉9固联在锁体8的管壁上,锁体8管壁上设置有锁舌孔801,前叉管12管壁上也设置有与之同心的锁舌孔1201,滑道2的上平面设置有凹型滑槽201,锁舌3设置在凹型滑槽201内,锁舌3的上平面设置有长凹槽301;圆柱体的旋转拨块4设置在锁舌3上面,且旋转拨块4底面设置的偏心拨销401位于长凹槽301内,旋转拨块4上部设置有定位套1,通过销钉9与锁体8固联,旋转拨块4中部设置有长方型深盲孔402,拨片5下部插入空心定位套1及旋转拨块4的深盲孔402内,拨片5上部设置有销孔501,与锁芯7的锁片701上销孔702通过销钉9活动联接;锁芯7为外购件,锁芯7设置在压块6内并通过销钉9与压块6固联,压块6下部插入锁体8通过销钉9固联,压块6上部的凸台压盖在锁体8和非机动车前叉管12的顶部,锁体8与前叉管12通过销钉9固联;在滑道2内下面设置有螺孔202,通过紧固螺丝10将挡片11固定在前叉管12底端。
实施例2
参照图6所示,所述的压块6上部设置有外螺纹601,与螺母15配合,用于与前叉管12固联。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参照图7所示,所述的滑道2底部可以无螺孔,通过销钉9将滑道2固联在锁体8与前叉管12的管壁上。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德,未经李树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1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