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模块及包含该连接模块的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2422.X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伦廷;梁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46;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模块 包含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连接装置中的一种连接模块及包含该连接模块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一发电单元为一种可将能量转化为电力输出并予以连接至一传输装置之后,再以一导线串接其它发电单元或传输至一用电负载,该连接模块及包含该连接模块的传输装置除了必须具有前述功能之外,也必须提供发电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尤其必须考虑日后维护的便利性。
然而,目前现有技术是将上述导线、传输装置内部的组件及连结前述组件的连接模块利用焊接方式予以定位,导致组装或置换前述组件时非常不便,必须借助焊接工具才能达成,常造成使用、安装不便,此外,利用焊接方式也常发生空焊、冷焊而造成接触不良;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来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模块置换组件不方便,焊接时易发生空焊、冷焊而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模块及包含该连接模块的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模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固接单元,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接固部,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刚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接单元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口为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口为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口设有闭合其开口的锁固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孔口嵌接有传导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件为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件为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连接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有固位部及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位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模块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弯折延伸贴附在所述本体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刚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有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口嵌设有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口嵌设有缆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利用连接模块所设的固接单元来接合组件的端子,或/及利用限位件定位前述连接模块,使得可简便更换传输装置所需的组件或连接模块,且可使所需的外部导体与连接模块稳固结合,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造成的空焊、冷焊等缺陷,从而大幅提升电讯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传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号为:1传输装置;10连接模块;110本体;111固接单元;112接固部;113刚性壁;1110孔口;11壳体;12接口;13固位部;15传导孔;20传导件;30插头;40限位件;410凸部;50锁固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接模块10的固定结构可装设于一壳体11,而构成一传输装置1,前述连接模块10包括一本体110,前述本体110的一端设有一固接单元111来接合一传导件20(例如:二极管、电阻等,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本体110的另一端则具有一接固部112,可由所述接固部112供一外部插头30或缆线(图未显示)嵌入壳体11所设的一接口12而连结前述连接模块10,藉此传导电讯(电力或讯号),该壳体11亦可设有至少一固位部13或/及至少一定位孔14来固定至少一限位件40的一端,而所述限位件40的另一端连接上述本体110藉以定位前述连接模块10于该壳体11(所述限位件40与上述本体110为一体成型或为分离者皆为可行的模式),前述限位件40可延伸一凸部410卡合该定位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连接器螺套铅封孔的让位槽结构
- 下一篇:双定向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