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开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2920.4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夏慧超;费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B7/44 | 分类号: | B67B7/44;B67C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学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瓶器,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开瓶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瓶装饮料,很多是采用玻璃瓶铁质瓶盖封装的形式,特别是啤酒,往往都采取这样的包装形式,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打开瓶盖往往需要借助开瓶器的帮助,但是开瓶器一直以来形式结构均没有大的改动,功能单一,利用率比较低。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01058397,公告日2007年10月24日,公告了一种开瓶器,包括: 一套环,中央形成有一开瓶孔,该开瓶孔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一抵掣片,该套环与该抵掣片相对处向外延伸形成一连接部,且该连接部与该套环间具有弯折的角度,此外,该套环前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凸块,该凸块是位于该抵掣片基部下方; 一握柄,是连接在该套环的连接部上,且该握柄的另一端形成一抵靠部,该抵靠部是向内凹且在垂直面上形成一斜面。此专利能够完成基本的开瓶的功能,但是此专利依然存在着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制造容易,既能有效的进行开瓶操作,同时还具有漏斗功能的多用途开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途开瓶器,包括开瓶器把手,开瓶器把手前端连接有延伸管,所述的开瓶器把手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延伸管连通,所述的延伸管侧壁上开设有开瓶器卡口槽。开瓶器把手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延伸管连通,这样的设置形成了一个漏斗,可以方便地进行漏斗操作,延伸管侧壁上开设有开瓶器卡口槽,这样设置,只需将开瓶器卡口槽卡套住瓶盖,利用杠杆原理,扳动开瓶器把手,即可轻易地打开的瓶盖,完成开瓶的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瓶器把手呈圆锥形,所述开瓶器把手的后端直径大于所述开瓶器把手的前端。开瓶器把手呈圆锥形,开瓶器把手的后端直径大于开瓶器把手的前端直径,这样设置使得开瓶器把手形成一个的漏斗上端部,开瓶器把手的后端开口较大作为漏斗使用可以起到扩大瓶口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延伸管呈圆柱形。延伸管呈圆柱形可以伸入饮料瓶的瓶内,并且能够贴合一般饮料瓶的瓶口形状,在作为漏斗使用时不会产生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瓶器卡口槽呈 “一”字形,所述的开瓶器卡口槽一边设置有辅助凸起。开瓶器卡口槽呈 “一”字形,符合一般的饮料盖的设置,开瓶器卡口槽一边设置有辅助凸起,通过辅助凸起可以只需较小的力就能打开瓶盖,加快了开瓶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开瓶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多用途开瓶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在作为漏斗使用时防止锈蚀,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不锈钢材料具有不错的硬度,作为开瓶器使用也能满足结构强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制造容易,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瓶器把手的形状的方法,使得开瓶器在普通开瓶的功能外还具有了漏斗的功能,解决了开瓶器功能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瓶器把手,2、延伸管,3、开瓶器卡口槽,4、辅助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多用途开瓶器(参见附图1),包括开瓶器把手1,开瓶器把手1由不锈钢板材构成,开瓶器把手1呈圆锥形,开瓶器后端的直径为13cm,开瓶器把手1后端开设有一个通孔,开瓶器把手1前端延伸形成延伸管2,延伸管2的直径为3cm,通孔与延伸管2连通,延伸管2呈圆柱形,延伸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开瓶器卡口槽3,开瓶器卡口槽3呈“一”字形,开瓶器卡口槽3的后槽边上设置延展形成辅助凸起4,辅助凸起4呈半圆形,辅助凸起4的厚度,从后至前线性变薄。
本实用新型在作为开瓶器使用时,用户可以一手握住开瓶器把手,一手握住饮料瓶,然后将开瓶器卡扣槽卡套住瓶盖,轻轻地扳动开瓶器把手即可将饮料瓶的瓶盖打开,本实用新型作为漏斗使用时,可将延伸管插入饮料瓶的瓶颈,将液体由开瓶器把手的后端倒入,液体即可全部倒入饮料瓶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