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流式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2991.4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杨柳林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流式气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具体地指一种竖流式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艺,对于悬浮物比重在1g/cm3左右的水质净化较为理想。气浮装置主要是通过压力水和压力空气在溶气缸内充分混合,再突然减压释放,在反应室内释放出无数的细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可吸附在悬浮物或油类污物上,使其体积增大而上浮,再定期通过设置在气浮装置顶部的刮渣板将上浮物刮入排渣槽去除,剩余相对洁净的水则通过延伸至集水室下部的出水管收集,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现有的气浮装置在处理废水时,吸附在悬浮物上的气泡在上升或停留的过程中会自行破灭,导致比重稍大的悬浮物又会逐渐下降形成二次沉降,使集水室的水质受到污染,因而制约了气浮装置净水效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止悬浮物二次沉降、进而防止净水二次污染的竖流式气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竖流式气浮装置,包括气浮罐体、设置在气浮罐体内并延伸至其底部的隔离套筒、以及设置在隔离套筒底部的压力空气释放器,所述隔离套筒的内腔形成反应室,所述隔离套筒与气浮罐体之间形成集水室,所述气浮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刮渣机和排渣槽,所述气浮罐体的一侧筒壁上设置有延伸至反应室下部的进水管,所述气浮罐体的另一侧筒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集水室下部的出水管,所述集水室的下部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板孔上设置有排水帽,所述多孔板及其上的排水帽将集水室的下部隔离成净水室,所述出水管伸入在净水室中,所述多孔板上铺设有悬浮物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悬浮物过滤层为厚度300~500mm的石英砂过滤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0.5~1.2mm。
再进一步地,所述气浮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渣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气浮装置运行时,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吸附了释放器中放出的气泡而浮起于气浮罐上部,而后经旋转的刮渣机刮入到排渣槽排出。另有少量二次沉降或比重稍大的悬浮物沉降到集水室下部的多孔板上,经悬浮物过滤层截污,达到二次除杂的目的。所述悬浮物过滤层选用粒径为0.5~1.2mm的石英砂,石英砂层厚度控制为300~500mm范围后,不仅能更有效地拦截因二次沉降产生的杂质,使净水室水杂质含量更少,而且水流通过石英砂层的流速与传统气浮装置中的总体水流速度相当,因而无需改变气浮装置中的其他设备即可顺利使用。当需要清洗悬浮物过滤层时,只需要反过来将清水通过排渣口灌入反洗,出水通过排渣槽排出就能达到清洗浮物过滤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竖流式气浮装置,通过加设多孔板以及在多孔板上设置悬浮物过滤层能有效阻止悬浮物二次沉降、进而防止净水二次污染。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过滤除杂效率高,而且出水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竖流式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竖流式气浮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的竖流式气浮装置,包括包括气浮罐体1、设置在气浮罐体1内并延伸至其底部的隔离套筒2、以及设置在隔离套筒2底部的压力空气释放器9,隔离套筒2的内腔形成反应室8,隔离套筒2与气浮罐体1之间形成集水室7,气浮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刮渣机5和排渣槽4,气浮罐体1的一侧筒壁上设置有延伸至反应室8下部的进水管3,气浮罐体1的另一侧筒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集水室7下部的出水管6,气浮罐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口渣10,集水室7的下部设置有多孔板11,多孔板11的板孔上设置有排水帽12,多孔板11及其上的排水帽12将集水室7的下部隔离成净水室13,出水管6伸入在净水室13中,多孔板11上铺设有悬浮物过滤层14,该悬浮物过滤层为厚度300~500mm、粒径0.5~1.2mm的石英砂过滤层。
竖流式气浮装置运行时,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吸附了压力空气释放器9中放出的气泡而浮起于气浮罐上部,然后经旋转的刮渣机5刮入到排渣槽4排出。另有少量因附着的气泡破裂而形成的二次沉降物或比重稍大的悬浮物沉降到集水室7下部的多孔板上11,经石英砂层过滤截污后汇集于净水室13,再通过出水管6溢出,即可达到二次除杂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