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载机前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3701.8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申硕;高云光;罗石忠;王云华;刘昕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8 | 分类号: | E02F9/08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特别涉及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装载机前车架采用封闭的三角形箱式结构,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翼箱,翼箱内部设有前车架与动臂和动臂油缸提供铰接的支座,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铰接支座采用上下双铰接方式连接,转斗油缸通过固定连接在中梁架上的转斗油缸支座与前车架铰接,整体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还有一种单动臂装载机的前车架采用开放式结构,由左、右侧板、横梁、前支座和铰接板构成,但此类前车架的由数块各种形状和结构的钢板通过整体焊接构成,为了保证产品能够制造并且保证质量,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工装和设备,因此上述前车架的可制造性差,加工工艺难以实现,并且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使用一般的工装和设备就可以制造并且产品质量也容易保证的装载机车架,因此所述车架的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装载机前车架,由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支座、铰接组件和横梁组件构成,左、右侧板组件通过横梁组件固定连接,前支座位于左、右侧板组件下前部与左、右侧板组件固定连接,铰接组件位于左、右侧板组件的下后部与左、右侧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组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构成,所述左、右侧板组件上分别设有与上、下横梁相配合的安装孔,上、下横梁插入左、右侧板组件安装孔后进行固定。所述前车架在制造时,首先将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支座、铰接组件和横梁组件分成五个模块将各模块的零件分别进行固定连接形成以上五个部件,通过简单的工装将前支座、铰接组件和横梁组件的位置固定好,然后通过左、右侧板组件的安装孔套入横梁组件的上、下横梁实现部件的安装,最后将各部件进行固定。上述各部件都是由简单的钢板拼接而成,不需要复杂的折弯和成型工艺,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所述横梁组件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可以由截面为圆形的钢管代替,也可以由截面为三角形、方形或者其他异形的结构构成。
为了提高前车架的强度,该前车架上还加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横梁下侧与左、右侧板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为角钢结构,加强板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加强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铰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也可以是由一块钢板或者多块钢板或者其他型材替代。
为了合理安排液压系统管路的布局,在所述前支座与铰接组件之间还设有安装多路阀的阀安装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装载机前车架,由左侧板组件1、右侧板组件2、前支座3、铰接组件4和横梁组件5构成,左侧板组件1、右侧板组件2通过横梁组件5固定连接,前支座3位于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件2下前部与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件2固定连接,铰接组件4位于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件2的下后部与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成2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组件5由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通过连接板53固定连接构成,所述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件2上分别设有与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相配合的安装孔11和安装孔12,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分别所述安装孔11和安装孔12后进行固定。上述各部件都是由简单的钢板拼接而成,不需要复杂的折弯和成型工艺,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如图3所示,所述横梁组件5的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为由截面为圆形的钢管代替,可以使用加工工艺更加简单。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前车架的强度,该前车架上还加装有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位于所述下横梁52下侧与左侧板组件1和右侧板组件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6为角钢结构,加强板6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下横梁52固定连接,加强板6的另一侧面与所述铰接组件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合理安排液压系统管路的布局,在所述前支座3与铰接组件4之间还设有安装多路阀的阀安装座7。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3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