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向布置的石膏墙板养护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4382.2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1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桂华;石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归一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布置 石膏 养护 干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布置的石膏墙板养护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型墙材,其中墙体板材是一个发展方向,而石膏墙板是性能优异的新型墙材,具有防火、隔音、防辐射、传热系数低、杀菌等优良特性,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品种。
石膏基墙板成型过程要加入大量的水分,其中一部分变为结晶水,还有一部分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石膏板内。
因此,石膏墙板成型后,一般需要经过养护与干燥才能达到出厂条件。
传统的石膏墙板养护干燥主要采用薄膜覆盖,自然养护,自然干燥的方法。由于自然条件不是稳定的,特别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潮湿地区,并且多雨,因此,往往造成养护干燥不均匀,干燥质量欠佳,且占地面积大,干燥周期长,效率低,很多地方的养护干燥周期需要1~2个月,致使石膏墙板的生产及推广应用受到很大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生产效率较高的石膏墙板养护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养护干燥隧道窑本体,隧道窑本体墙板进口端设有墙板进口门,墙板出口端设有墙板出口门,隧道窑本体靠近墙板出口门处设有干热风进口,靠近墙板进口门处设有湿热风排出口,干热风进口通过管道与热风炉出风口相连,热风炉进风口处设有鼓风机,湿热风排出口处设有引凤机;隧道窑内地面铺设有轨道,轨道并延伸出进口门和出口门之外,轨道上放置有养护小车。
隧道窑窑内每隔3-10米宜设有一气流扰动装置。
所述干热风进口最好设于靠近墙板出口门处的地面下;湿热风排出口也宜设于墙板进口门处的地面下。
气流入口端宜设一段气流扩散段,以便使热气流充分扩散后再进入各石膏墙板之间的间隙。
气流出口端宜设一段气流收拢段,以使气流全部从墙板末端流出后再汇拢排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风对石膏墙板进行养护干燥,干燥周期短,干燥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系统占地面积小,受气候影响小,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养护干燥隧道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包括养护干燥隧道窑3本体,养护干燥隧道窑3本体进口端设有进口门4,出口端设有出口门1,养护干燥隧道窑3本体靠近出口门1处地面下设有干热风进口Q1,靠近进口门4处地面下设有湿热风排出口Q2,干热风进口Q1通过管道与热风炉出风口相连,热风炉进风口处设有鼓风机,湿热风排出口Q2处设有引凤机;隧道窑内地面铺设有轨道,轨道并延伸出进口门4和出口门1之外,轨道上放置有养护小车(热风炉和轨道,图中未示出)。
隧道窑3窑内每隔3-10米设置一气流扰动装置。
隧道窑3气流入口端设有气流扩散段(图1中A腔),以便使热气流充分扩散后再流入各石膏墙板之间的间隙。
隧道窑3气流出口端设有气流收拢段(图1中B腔),以使气流全部从墙板末端流出后再汇拢排出。
工作时,将石膏墙板2纵向放置于养护小车上,石膏墙板长度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平行放置(即纵向布置),相互之间间隙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使干燥气流流过各墙板表面的纵向流速接近一致,使各墙板的干燥速率较接近,即每块墙板的干燥时间接近,同一墙板两侧的干燥速度也基本相同,不致弯曲变形;石膏墙板2放置妥当后,将养护小车从进口门4推入隧道窑内,启动热风炉及鼓风机、引凤机、气流扰动装置,干热气流从干热风进口Q1进入隧道窑3内,干热气流穿过各石膏墙板之间及石膏墙板与隧道窑内壁之间的间隙,吸收石膏墙板中所含水分,成为湿热气流,通过引凤机的引导,最终从湿热气流出口Q2排出。由于石膏墙板出口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先进入的石膏墙板先干燥,后进入的石膏墙板接受先进入石膏墙板排出的水分养护。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18~30小时内将石膏墙板养护干燥达到出厂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归一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归一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4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