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密封油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4879.4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4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夏东海;应荣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光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油封,尤其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密封油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现有汽车行业中,最常用的油封为单层骨架油封,由橡胶、金属骨架和弹簧组成。其中弹簧直接装于磨口外设的“U”槽内,所有的作用力来自此弹簧,它的密封机理是油封橡胶磨口与轴之间形成一条线型接触带。与轴的配合为0.3-0.5mm。为了减少橡胶与轴表面的磨擦热量与烧伤唇口,使此带面轴与橡胶而成一个油膜区,使轴转动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其润滑。同时回油线的设计具有液压泵的作用,阻止润滑油的渗示,形成密封,但在实际使用中,橡胶唇口与轴转动时总存在磨擦,特别当轴长时间高性能地运转时,更容易对油封尖锐唇口产生磨损使轴与橡胶的接触面增大。从而破坏了油膜层的胀力,产生漏油。而且在安装时,轴端倒角不当,光洁度过低,或装配用劲过大,致使油封唇部翻转或弹簧脱落,失去密封的作用。从而达不到当今汽车生产厂对密封件更高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内藏式唇口结构、密封效果好、使用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发动机密封油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密封油封,包括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外层的油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封主体的内部设有暗唇口胶圈,所述的暗唇口胶圈与油封主体的内圈之间并设有弹簧,所述的暗唇口胶圈前端凸出部与油封主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油封主体的内圈下部设有回油部。本实用新型油封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内藏式唇口型的新型结构的油封。减少油封第一个唇口的热量和磨损。同时对提高回油部的油膜形成提供了更好的作用。弹簧的安装结构与外包橡胶式结构。更加提供了对油封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此结构杜绝了安装中唇部的翻转现象和弹簧脱落现象,更能满足当今汽车行业对油封的质量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油部包括上回油部和下回油部。把原回油部分成上回油部和下回油部,回油部液压泵吸的作用得到提升。使多余的油马上回到油封前端油腔内,防止油的渗出,同时把磨擦所产生的热量也带走,降低了磨擦力,提高了油封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封主体呈“G”字型。油封主体呈“G”字型,暗唇口呈“U”字型,唇口弹簧的设计凹槽与全橡胶“U”字型设计来增强橡胶唇口对轴的跟随性和密封性,同时当油温增高,内压力增大时,机油作用于暗唇口胶圈表面的压力,对于上回油部进行了增压,从而形成了第二暗唇口的密封,在汽车高性能的运转下,更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内藏式唇口结构、密封效果好、使用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密封油封,包括骨架1和包覆在骨架外层的油封主体2,油封主体的内部设有暗唇口胶圈3,暗唇口胶圈与油封主体的内圈7之间并设有弹簧4,暗唇口胶圈前端凸出部与油封主体之间留有间隙,油封主体的内圈7下部设有回油部。回油部包括上回油部5和下回油部6。油封主体和暗唇口胶圈均采用橡胶材料一体制造。油封主体呈“G”字型,暗唇口呈“U”字型。
本实用新型油封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内藏式唇口型的新型结构的油封。减少油封第一个唇口的热量和磨损。同时对提高回油部的油膜形成提供了更好的作用。弹簧的安装结构与外包橡胶式结构。更加提供了对油封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此结构杜绝了安装中唇部的翻转现象和弹簧脱落现象,更能满足当今汽车行业对油封的质量要求。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光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光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4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