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池塘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5155.1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9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滨;李成江;丛文虎;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秦少林 |
地址: | 1164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池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池塘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池塘增氧是水产养殖领域为保证鱼类、海参等水产品安全增长,并防止草害,提高产量重要的养殖手段,尤其是在冬季,由于鱼池水位低,冰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水中氧气含量低于3毫克/升时,鱼类就容易缺氧而死亡.故越冬鱼池要有充足的氧气,这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关键,目前,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基本采用喷洒化学药品的方法对池塘进行增氧,虽然化学增氧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增氧方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
1、投放不均匀,容易造成池塘局部缺氧。
2、投放药品过多会危害鱼体。
3、化学药品的成本较高,一般在抢救鱼种浮头时才使用。
4、增氧时间短,不能持续、有效的保证池塘氧气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水产品生产环境、防止草害、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的池塘增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风机以及增氧设备,其中增氧设备是由主管,支管以及回水管道组成的,所述主管是由防晒材料制成的,例如PVC管,最好主管是由若干段组成的,并每段主管之间通过三通管相连,在第一段的首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吹风口相连,并在上述管道与第一段的连接处设有阀门,在上述支管的最后一段的末端也设有阀门;为射流和排气顺畅,上述主管的各段的直径不同,即由主管首端到末端的每段的直径由大至小铺设;在所述主管每段之间的三通管的下部口径与支管的顶端相连,所述支管的末端与回水管路相连,即在回水管路的表面设有与上述三通管对应的通孔,该通孔与支管的末端通过直通连接管相连,在上述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阀门;上述支管是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在支管的表面等距开设若干个针孔,即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将主管置于池塘的长池边,并贴池底铺设,支管路及回水管路依次在池中铺展开,风机置于池边即可。使用时,先打开所有阀门,再启动风机,待管路内水排净后,依次关闭主管末端及回水管路的阀门,此时气体由支管上的排气孔排出,由于采用微孔增氧方式,充气时,支管上的排气孔迫于压力张开,停机时由于弹力而自行关闭,防止水倒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底部增氧,气体由池底散出,避免池塘局部缺氧。
2、排气纵贯全池,全池活水无死角,有效抑制草害发生。
3、增氧时间长,持续、有效的保证池塘氧气量。
4、对鱼体的危害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养殖时间。
5、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可一机多池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池塘尺寸为100x500m为例:
主管1为PVC管,全长为500m,主管是由三段组成的,每段的直径分别为75mm、63m和50m,并每段长为4m,并每段主管之间通过三通管2相连,在第一段的首端通过管道与5.5kw电机带动的鼓风机3的吹风口相连,并在上述管道与第一段的连接处设有阀门4,在上述支管的最后一段的末端也设有阀门5;在所述主管每段之间的三通管的下部口径与支管6的顶端相连,所述支管为橡胶管,每根为100m,在支管的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直径为1mm的针孔,即排气孔7。支管的末端与回水管路8相连,所述回水管路的长度为500m,直径为6mm,在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阀门9;在回水管路的表面每隔4m开设与三通管对应的通孔10,该通孔与支管的末端通过直通连接管1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5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