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光电感应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5266.2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如彬 |
主分类号: | A47B11/00 | 分类号: | A47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光电 感应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盘,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光电感应转盘。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厅、酒楼及家庭常见的餐桌转盘多为手动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近年出现了电动餐桌转盘,只能用手去控制电动开关,促使转盘转动或停止,这种结构的自动餐桌转盘使用起来仍是不理想,都有一个控制开关,在客人用餐时,需服务员打开开关,转盘就一直转动,但客人无法控制转盘的启动和停止,使用不方便。由于在用餐时转盘一直转动,电池寿命和机械寿命都受到影响,同时开关引出线影响餐桌整体美观。还出现了一种感应式餐桌转盘,如中国专利号为:01250369.X公开的一种感应式电动餐桌转盘,这种结构的转盘采用感应环来控制电动开关的启闭从而控制转盘的转动或停止,也就是当感应环上方有静止物体或无物体时,转盘转动;当感应环上方有移动物体时,转盘会停止转动;因感应环内均匀交替安装有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其成本不言而喻,且这种结构的餐桌转盘由于是完全靠感应环上方有无移动物体来触发信号,可能会产生误导,比如移动物体非取菜时,即说话时带有手势,又比如划拳或取物,此时并不希望转盘停下,转盘会理解错误,因此这种转盘依旧不太理想,还出现了一种智能餐桌转盘,如中国专利号为:03215850.5公开的一种智能餐桌转盘,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餐桌转盘具有一底座、 上盖,底座上设置有齿圈、电机及控制电路,上盖位于齿圈上面,通过电机带动齿圈转动,在上盖下部设置一周磁铁,底座上设置两个并行排列用于给控制电路提供信号的磁检测器。可通过其上的台面转动来控制启动和停止,使用方便,不需专门的开关控制,省去了开关和引线,使桌面更加整洁美观,减少了转盘的故障率,延长了转盘的使用寿命。但它需要安装一圈的磁铁,很不方便,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光电感应转盘,具有能定时转动、定时停止,可通过转动来控制转盘的转动方向及停止的省电、节能的、低成本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智能光电感应转盘,结构包括:底座、上盖,底座上安装控制电路、电机、电池盒,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内齿圈,上盖设置在内齿圈上,上盖内壁的中间处还贴有黑白相间的反光纸。
所述的底座,与上盖对应的位置开有槽,内齿圈上下表面也设置有槽,槽内放置滚珠,滚珠用保持器保护定位,电机轴上齿轮依次与减速器的齿轮机构啮合,齿轮驱动内齿圈和上盖。
所述的控制电路结构包括: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组成的感应模块、单片机、稳压电路、驱动电路VT1,VT2,VT3,VT4,VT5,VT6,单片机输出端与驱动电路VT1,VT2,VT3,VT4,VT5,VT6-输入端相连,驱动电路VT1,VT2,VT3,VT4,VT5,VT6输出端与电机相连,控制电路还包括有单片机及单片机程序,可编程设定转盘转动的时间及停止的时 间,底座、上盖同心轴上安有轴承,转盘绕轴心旋转,同时轴承可以使底座、上盖连成一体,不能分开。
所述的转盘上盖内侧还贴有黑白相间的反光纸圆环。
所述的控制电路上有三档开关,可控制转盘实现四种状态:关闭、一直向右转动、一直向左转动、智能控制。
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精美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转盘底部的开关拨到OFF(关闭)位置时,切断电机电源,电机不工作,底座、内齿圈不动,因为内齿圈与上层滚珠及上层滚珠与上盖间的摩擦力很微弱,人转动转盘的时候,使用的力稍微大于内齿圈与上盖间的摩擦力,就可以让上盖相对内齿圈及底座向左向右自由转动,这时可以手动转动转盘。
当转盘底部的开关拨到RIGHT(右)位置时,控制板电源接通R12,VT1,VT5,VT4依次导通,电机反向得电向右转动,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底座与内齿圈间有下层滚珠,内齿圈可以相对底座转动,所以电机得电向右转动,从而带动内齿圈向右转动,内齿圈通过上层滚珠与上盖间微弱的摩擦力带动上盖向右转动;同时也因为内齿圈与上层滚珠及上层滚珠与上盖间的摩擦力很微弱,人也可以手动转动转盘,人转动转盘的时候,使用的力稍微大于内齿圈与上盖间的摩擦力,就可以让上盖相对内齿圈及底座转动,电机工作和不工作对于手动转动转盘没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如彬,未经张如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5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配件用可拆装周转箱
- 下一篇:电子管的阳极引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