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识别考生身份和非接触式IC卡式准考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9275.9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7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龙华;王昆;杨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考生 身份 接触 ic 卡式 准考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识别考生身份及非接触式IC卡式准考证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学生需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试,不同的考试需要发放不同种类的准考证。对于考生来说,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准考证不利于保存,而对考试主管部门来说,准考证的制作和发放也存在重复劳动的问题。当考生在进入考场时,老师通过核实准考证上的信息与考生本人是否相符来核实该考生是否合法。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也降低了对各类考试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考生准考证种类繁多、核实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识别考生身份及非接触式IC卡式准考证的装置,把不同类别考试的准考证用一张存储有考生身份信息的非接触式IC卡来代替,并利用在现场采集人脸与数据库服务器里考生照片相比较,从而确定考生身份是否合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识别考生身份和非接触式IC卡式准考证的装置,包括互联网,其特征在于由读卡器,摄像机,PC机,数据库服务器和IC卡组成,读卡器通过USB接口与PC机相连接,摄像机通过串口与PC机相连接,PC机通过互联网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接;读卡器将IC卡里存储的考生信息读出并传给PC机,摄像机拍摄考生照片并传给PC机,PC机将读卡器和摄像机传送来的考生信息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传送来的信息与数据库服务器里的信息相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反馈给PC机并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解决了传统人工方式工作量巨大、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并可防止替考行为的发生,适应了当今考试类别多、考生人数多的现实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用以识别考生人数相对较少的实施例;
图3是用以识别考生人数相对较多的实施例;
图4是信息判断流程图。
图中,A.读卡器,B.摄像机,C.PC机,D.数据库服务器,E.IC卡,F.考生,H.互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考生首次参加考试报名时,工作人员会把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输入IC卡内,同时把该考生的详细信息和所要考的科目以及现场采集的照片输入数据库。在以后的其他考试,工作人员只把考生要考的科目输入数据库。
当考生参加不同类别的考试报名时,工作人员把考生要参加考试的类别和考试科目输入考生数据库中,考生的报考信息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考试信息不相冲突时,就会顺利的通过考试报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装置适合考生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如职业考试。如图2所示,摄像机B和读卡器A以总线的方式与PC机C相连,PC机C通过校园网或专用网H与远端的数据库服务器D相连。当考生走入考场时,持有IC卡E的考生F刷卡,读卡器A读取IC卡E内的身份证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到PC机C。同时,在考生F前面的摄像机B自动拍摄考生的面部照片并传输给PC机,PC机将送来的信息和照片,传递给与网络相连接的远端数据库服务器D,和数据库中考生照片进行比对,进而确定其身份是否合法。信息判断如图4所示,由PC机送来的信息O与数据库存有的考生信息P比对,当对比成功时,表明身份合法,返回Y,继续处理下一个信息;当比对不成功时,表明身份不合法,就会返回N,同时在PC机上显示Q“信息不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装置适合考生人数相对较多的情况。如高考或四、六级考试。如图3所示,摄像机B和读卡器A以总线的方式与PC机C相连。当持有IC卡E的考生F在刷卡的同时,摄像机B拍摄考生F的面部照片。由于考生人数相对较多,为防止由于信息量的陡然增加而导致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故障,将在本考点的考生信息从数据库服务器移植到本考点的PC机上,在PC机上完成对比和确认。信息判断如图4所示,由PC机送来的信息O与数据库存有的考生信息P比对。当对比成功时,表明身份合法,返回Y,继续处理下一个信息;当比对不成功时,表明身份不合法,就会返回N,同时在PC机上显示Q“信息不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9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