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0870.4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5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苗;姜海滨;朱霓;赵仙先;秦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海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介入 输送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实行全身麻醉,外科开胸手术,并配合体外循环,进行外科修补结构性先天性缺损。外科手术的缺点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留有疤痕,且手术费用及其昂贵。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方法学的进展,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在内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非开胸经导管介入的手段进行治疗,即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股静脉穿刺通过传送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定位下,传送至各相应病患处进行修补治疗。
具体来说,微创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血管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导引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微创介入治疗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模式,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无创伤;手术无需外科开胸,体外循环和全身麻醉,仅需局部麻醉;手术周期短,术后恢复快,每例介入治疗手术的平均治疗时间少于30分钟,术后2至3天即可出院;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手术费用大大降低等优点。所以,微创介入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使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虽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仍有不少手术风险有待改善。目前临床使用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等器械的推送装置是前端为外螺纹的输送钢缆,其外螺纹与封堵器的尾端内螺纹旋合连接。螺纹连接的配合方式缺乏锁紧功能,在导管中输送过程及于缺损处定位时存在螺纹自旋脱落的风险。并且螺纹连接的方式通常需要封堵器具有金属结构,不适合用于输送非金属材料(例如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封堵器。此外,一旦发生脱落或器械未准确定位于缺损部位的情况,现有输送装置无法回收封堵器等器械。在其他手术治疗阶段,或术后随访发现器械移位或其他并发症时,现有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尚无有效的回收器械的装置,在大多情况下又不得不重新采用外科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两个条状金属中部通过一第一转轴连接,每一所述条状金属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一细金属片,且两所述细金属片的后端通过一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一可弯曲软杆的头部,一可弯曲软管可滑动的套于所述软杆外,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一手柄与所述软杆的后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的具有两对称设置的向外延伸的金属条,所述两金属条之间具有容置所述细金属片的空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两金属条之间。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包括一压紧管,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内径相同,所述压紧管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压紧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套有一螺帽,所述压紧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相连,所述软杆穿过所述压紧管。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压紧管前端,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连接管。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压紧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把手内设有一空腔,所述软杆穿过所述空腔,所述软杆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部分连接有一挡件,所述软杆伸出所述把手。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把手远离所述压紧管的一侧与所述软杆相连。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条状金属的前端相互弯曲。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条状金属与所述细金属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软管为不锈钢弹簧管。
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软杆为钢丝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料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通过两金属条夹紧实现封堵器固定的推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海医院,未经上海长海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0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