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1163.7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倪玉标;杨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繁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枕 螺栓 动力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的动力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动力扳手的应用非常广泛,现有技术的动力扳手一般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然而,当前的动力扳手体积较大、且一般只设置有一个套筒模块,在工作量较大的操作中,如铁路轨枕立式螺栓的紧固、拆卸和保养,将耗费工作人员较多的体力,且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套筒、体积较小且成本较低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减速器及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所述减速器包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及一可使所述锥齿轮与任一伞形齿轮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底端的套筒,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耦合的第二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包括两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中的输出轴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中间轴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双向离合器、联接于所述双向离合器的拨叉及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换向杆,所述换向杆通过第一滑杆联接于所述拨叉。
更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位移调节装置,所述位移调节装置包括联接于所述套筒的L型的第二滑杆及滑动联接于所述第二滑杆并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操纵杆。
更近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调矩装置,所述调矩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弹簧、套接于所述输出轴并卡接于所述弹簧顶端的压套、设置于所述压套上方的方销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顶端的调矩螺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体积小、成本低且易于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汽油机 2减速器 21锥齿轮
3传动箱 31中间轴 311第一齿轮
312伞形齿轮 313双向离合器 314拨叉
315第一滑杆 316换向杆 4输出轴
41第二齿轮 42弹簧 43压套
44方销 45调矩螺栓 46套筒
47第二滑杆 48操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包括机架(未图示)、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1、联接于汽油机1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汽油机1的减速器2及设置于减速器2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3,减速器2包括一锥齿轮21,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31,中间轴31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311、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312及一可使锥齿轮21与任一伞形齿轮312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4及联接于输出轴4底端的套筒46,输出轴4上设置有一与第一齿轮311耦合的第二齿轮41。
优选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包括两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中的输出轴4对称地分布于中间轴31的两侧,此设计符合轨枕螺栓的分布特点,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亦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套筒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繁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繁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1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