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冲孔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1391.4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2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曾水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4 | 分类号: | B26F1/14;B26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薄膜 碳酸 聚酯 产品 冲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上镂空孔的冲孔模具,属于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行业冲压模具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Mylar PC)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大,而产品的复杂化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孔比较多,且孔径比较小,传统的作业手法是通过撕孔或用竹筷戳孔,上述的加工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无法配合客户的需求进度。
而为了进一度扩大生产产能,提高加工质量,目前,企业通过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升加工速度,一种是大量招人,加强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成熟度,另外就是,通过增加工程制作治具,来提高作业效率。上述两种改进方式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能,但是,漏穿孔、脏污、铲胶、产品未冲断等不良现象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速度快、产品质量高的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冲孔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对应设置,其中,上模的表面为一钢板,钢板上装有多个冲块,冲块的形状与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的孔型相一致,而下模则固定在机台上,其表面设置有与冲块的形状相一致且对应设置的废料排出孔。
上述的多个冲块的排列方式与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的孔型的排列方式一致。
此外,在钢板上还装有用于相邻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分割的钢刀,其中钢刀的高度低于冲块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冲孔,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产能比传统的手工作业提高4-5倍,且可以通过废料排出孔直接将废料排出,同时还保证了产品质量,另外,通过在钢板上加装钢刀,可以方便冲制相邻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之间的分割线,便于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上模 2、下模 3、钢板 4、冲块
5、钢刀 6、废料排出孔 7、产品 8、机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冲孔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对应设置,其中,上模1的表面为一钢板3,钢板3上装有多个冲块4,冲块4的形状与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的孔型相一致,且其排列方式与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的孔型的排列方式一致,而下模2则固定在机台8上,其表面设置有与冲块4的形状相一致且对应设置的废料排出孔6。此外,在钢板3上还装有用于相邻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分割的钢刀5,其中钢刀5的高度低于冲块4的高度。
产品7的原料板放置在下模2上,上模1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向下冲压原料板,冲块4将原料板上的孔冲出,废料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下模2的废料排出孔6排出,此外,由于在钢板3上还装有用于相邻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分割的钢刀5,因此,在冲孔的同时,可对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之间的分割线进行冲切,而由于钢刀5的高度低于冲块4的高度,因此,钢刀5可将塑料薄膜或碳酸聚酯膜产品冲半段,方便客户作业。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1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式塑胶外套打孔模具
- 下一篇:一种塑料薄膜剪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