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1747.4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8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泉;周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43B7/32;A43B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运动鞋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鞋,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其可广泛应用于篮球鞋、跑步鞋、网球鞋以及登山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运动鞋是现代人最喜欢穿着的一种鞋子,特别在户外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款式的运动鞋应运而生。
运动鞋一般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以及连接于鞋面上的鞋舌。以鞋底为例,现有鞋底一般由MD中底和粘接于MD中底底部的橡胶大底构成,其脚后跟处主要靠MD中底自身具有弹性而起到减震效果,但该减震效果的作用并不理想。人们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比如跑步、打篮球,该减震效果仅仅依靠MD中底自身具有弹性而起到减震作用,其作用并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以克服现有运动鞋鞋底减震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其包括中底和大底,还包括固定装设在后跟部的中底与大底之间的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包括PU发泡的减震机芯和用于支撑减震机芯的TPU支架;减震机芯的外侧面上部设有复数个呈涡轮状排布的凸起,减震机芯上的相邻凸起之间分别形成装配槽;TPU支架包括固定在减震机芯与大底之间的基座以及下端连设在基座上与装配槽一一对应布置的支撑条,所有支撑条的中部分别固定嵌装在对应的装配槽中、顶端弯折后固定嵌装在减震机芯的顶面周沿。
前述支撑条包括对应设于后跟部两侧的四条支撑条,且同侧四条支撑条中的前部两条支撑条的顶端端部连接在一起、后部两条支撑条的顶端端部连接在一起。
前述中底为MD中底。
前述大底为橡胶大底。
前述减震机芯上的凸起侧壁呈阶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鞋底后跟部采用涡轮型减震机构的设计,提高了运动鞋鞋底减震效果。运动过程中,穿着者的脚后跟压迫中底,中底把该压力传递至减震机芯上,采用高弹性PU发泡材料制成的减震机芯有助于增强鞋底的弹性,提高鞋底的缓冲减震效果和穿着舒适度;支架在减震机芯受到压力冲击的同时通过其支撑条将减震机芯所受到的压力分散开,采用TPU材料制成的支架硬度较大,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穿着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本鞋底的后跟部外型呈涡轮状,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艺术性,更能吸引顾客,提高顾客购买欲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其包括MD中底1和前脚掌、后跟部橡胶大底21、22,中底1和后跟部橡胶大底22之间装设有减震机构3。
上述减震机构3包括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的减震机芯31和用于支撑减震机芯31的TPU支架32。后跟部两侧的减震机芯31外侧面上部对应设有复数个呈涡轮状排布的凸起311,减震机芯上的相邻凸起之间分别形成装配槽312,且每个凸起311的侧壁呈阶梯状。支架32一体成型,其包括固定在减震机芯31与后跟部橡胶大底22之间的基座321以及下端连设在基座321上与装配槽312一一对应布置的支撑条322,所有支撑条322的下端通过基座321连设在一起、中部分别固定嵌装在对应的装配槽312中、顶端弯折后固定嵌装在减震机芯31的顶面周沿。
参照图3。最好,支撑条322包括对应设于后跟部两侧的四条支撑条,且同侧四条支撑条中的前部两条支撑条的顶端端部连接在一起、后部两条支撑条的顶端端部连接在一起,以增强减震机构3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缓冲减震性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未经特步(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1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