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池水回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2755.0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4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汤旭婷;吴国华;张来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E04H4/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池水 回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回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人流量较多的人造泉池的池水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在城市中为了营造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建造在公园、小区及学校等公共场所的人造泉池也越来越多了,人们会在泉池中人工喂养一些水草、鱼之类的动植物,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但因为人造泉池的池水不流动,俗称为“死水”,水生植物很难在不流动的水中生存形成种群,若是在气温普遍较高的天气中,不流动的水会产生水体缺氧,水中的溶解氧不足,则会导致厌氧菌活跃,有机物发酵,水体变黑变臭。当然,池水中的鱼及水草也会相继死去。若要人工换水,或是人工注氧,则不但成本比较高,实施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很多小区或是学校的景观泉池变成了摆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让泉池中的池水流动,净化池水水质,成本低廉的池水回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池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装置、集气装置及管道回流装置,所述充气装置由充气箱、设置在充气箱内的活塞、与活塞上端固定连接的脚踏板及与活塞下端固定连接的恢复装置组成,所述充气箱固定不动,所述充气箱下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集气装置的箱体上设有单向阀a和单向阀b,所述单向阀a与进气管密闭连接;所述管道回流装置由回流管道、设置在回流管道内的五个涡轮构成,该回流管道的一端与单向阀b密闭连接,靠近单向阀b端的第二个涡轮后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有小孔。
其中,所述恢复装置为压缩弹簧。
其中,所述充气箱是长为20厘米,宽为20厘米,高位10厘米的长方体。
其中,靠近单向阀b端的第二个涡轮至第五个涡轮间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的数量为400-600个/m2,靠近单向阀b端的第五个涡轮后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的数量为80-150个/m2。
其中,所述小孔的直径为1-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所述池水回流装置能为泉池人工注氧,让泉池中的池水流动,净化池水。2、所述池水回流装置安装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池水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箱,2.活塞,3.恢复装置,4.进气管,5.脚踏板,61.单向阀a,62.单向阀b,7.涡轮,8.小孔,9.回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池水回流装置,包括充气装置、集气装置及管道回流装置,所述充气装置由充气箱1、设置在充气箱1内的活塞2、与活塞2上端固定连接的脚踏板5及与活塞2下端固定连接的恢复装置3组成,所述充气箱1固定不动,所述充气箱1下端连通有进气管4;所述集气装置的箱体上设有单向阀a 61和单向阀b 62,所述单向阀a 61与进气管4密闭连接;所述管道回流装置由回流管道9、设置在回流管道9内的五个涡轮7构成,该回流管道9的一端与单向阀b 62密闭连接,靠近单向阀b 62端的第二个涡轮后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有小孔8。
其中,所述恢复装置3为压缩弹簧。
其中,所述充气装置是长为20厘米,宽为20厘米,高位10厘米的长方体。
其中,靠近单向阀b 62端的第二个涡轮至第五个涡轮间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8的数量为400-600个/m2,靠近单向阀b 62端的第五个涡轮后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8的数量为80-150个/m2。
其中,所述小孔8的直径为1-2毫米。
使用安装时,可以把该池水回流装置设置在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如校园、公园或是小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脚踏板5与路面平行,回流管道9伸入池水中,当人踩在脚踏板5上时,脚踏板5向下挤压活塞2,把充气装置中的空气通过进气管4送入集气装置中,当人松掉脚踏板5时,恢复装置3把活塞顶回原位,这样反复踩踏,当集气装置中的气压到达一定压强时单向阀b 62打开,具有一定压强的空气通入回流管道9时会带动回流管道9内的五个涡轮的旋转,从而让水流动起来。靠近单向阀b 62端的第二个涡轮至第五个涡轮间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8的数量为400-600个/m2,密集分布的小孔更加有利于涡轮的旋转。靠近单向阀b 62端的第五个涡轮后的回流管道壁上分布的小孔8的数量为80-150个/m2,稀疏分布的小孔能把回流管道内的空气注入池水中,达到为池水充氧的效果,使得水中的好氧菌有充足的氧气供给,提高其分解有机污染的效率,改善水质。
恢复装置3为压缩弹簧,能有效地把活塞3顶回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未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2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