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3972.1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法勇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6;H01R12/7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的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路系统中用于两个相互独立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现有的电连接器,其主要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电连接器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电连接器端子对应的收容于端子收容孔中。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固定于端子收容孔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的连接部以及位于连接部末端设置的接触部,基部后端还延伸设置有引脚。接触部用于与其它元件接触而电导通,接触部一种主要的接触方式是弹性按压接触;引脚则用于与电连接器所在元件的导线电连接,现有的引脚与导线连接主要是焊接固定连接的方式。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功能日趋复杂,电器元件趋向小型化、高密度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作为传递电信号的电连接器,为了满足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需求,需要配置的端子增多,导致电连接器端子在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的排列也越来越紧凑;直接将导线与引脚焊接的连接方式,由于端子间隔距离小、焊接操作中相互干扰大,且导线与引脚对位定位难度大等因素,已越来越不可取。
改进的方法是在引脚与导线间增设一PCB板,该PCB板的电路前端与引脚相匹配,后端为与导线焊接的焊接端。组装过程中,导线与PCB板的焊接端焊接固定,再通过PCB板的电路前端与电连接器的端子引脚接触而电导通。通过PCB板可一次完成导线与引脚的对位定位,提高了组装效率。但是现有的PCB板与引脚的连接大多仍采用焊接的方式,过多的焊点易造成PCB板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过多的焊接操作也造成了加工效率低下的缺陷,而且PCB板电路与引脚焊接固定后即形成一整体,一旦电连接器的端子由于频繁插拔疲劳而发生塑性形变,甚至断裂等问题时,不便更换电连接器,影响使用便利性。
现在也有分体式电连接器,即PCB板电路与引脚不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成整体,而采用扣接等可拆卸分离的连接方式电导通,但现有的电连接器端子的排列形式使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的PCB板与端子引脚连接不稳定,易产生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接稳定性高、传输效果好、生产效率高、使用便利的分体式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多个端子、设置于绝缘主体后端的PCB板;所述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主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连接部、设置于连接部末端的接触部、自基部向后延伸的引脚,所述连接部为设置有弯曲段的连接部;所述绝缘主体后端成型有供所述PCB板插接的扣槽,所述引脚伸入所述扣槽;所述端子在所述绝缘主体内呈上下两排排列,上排与下排的所述端子相向设置,上排与下排的端子的引脚分列于所述PCB板两侧并夹持所述PCB板。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端子的所述基部、引脚、连接部和接触部在同一平面内延伸而呈直片状设置;以电连接器端子自所述基部向所述连接部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以垂直于所述接触部接触其它元件的接触面的方向为厚度方向,以既垂直于长度方向且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电连接器端子的最大宽度小于其最小厚度。
其中,所述引脚成型有凸向所述PCB板的触凸,所述触凸接触所述PCB板的端面为平面。
其中,所述PCB板卡嵌于一线夹内,所述线夹开设有与PCB板电路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PCB板电路后端分别容置于每一个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夹包括用于间隔所述PCB板电路的第一线夹和用于排插导线的第二线夹,所述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插接;所述定位槽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线夹的间隔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线夹的导线插槽。
其中,所述第一线夹设置有至少两个外形不一致的插接块,所述第二线夹对应插接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块配合使用的插孔。
其中,所述扣槽槽壁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PCB板对应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相应设置有定位柱。
其中,所述第二线夹延设有引导板。
根据以上所述的,上排的所述端子与下排的所述端子相对错位设置。
其中,所述端子的连接部厚度小于所述基部厚度,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基部过渡延伸设置有厚度逐渐增大的过渡连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法勇,未经周法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3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走机动喷雾机
- 下一篇: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及由其制成的开口多孔纳米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