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移式雨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4287.0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8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科技指导站 |
主分类号: | B60S1/44 | 分类号: | B60S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移 雨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上使用的玻璃刮雨设备——雨刷器,尤其是一种平移式的雨刷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前挡风玻璃上使用的雨刷器,通常是一个往复转动部件带动一个刮雨胶条作刮雨动作,刮雨胶条的运动轨迹在玻璃面上是一个圆弧状。其存在的缺陷是:因为挡风玻璃的形状都是近似长方形的,所以在刮雨过程中会留下大片的死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雨刷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刷器,该雨刷器的刮雨条是平移的,因而刮雨面积会很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挡风玻璃的上下各固定一个框架,在框架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滚轮,滚轮可以绕轴转动。在两侧滚轮的上下各有一根传动绳绕在两个滚轮外面,且呈撑紧状态。在挡风玻璃紧贴外面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刮雨胶条,刮雨胶条的上下被固定在上述传动绳上,可随传动绳做左右平移的动作。
在一侧滚轮的旁边有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的皮带轮与此滚轮间由一个皮带连接。
这样,当电动机皮带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一侧的滚轮转动,再通过传导绳带动刮雨胶条左右平移,即可刮掉玻璃上的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长方形挡风玻璃上避免留下大片的刮雨死角,本技术还可应用于头盔的雨刷器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中1.电池,2.左滚轮轴,3.上框架,4.刮雨胶条,5.上传动绳,6.右滚轮轴,7.电动机,8.皮带轮,9.右滚轮,10.挡风玻璃,11.左滚轮,12.下传动绳,13.下框架,14.皮带,15.换向控制器,1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上框架3和下框架13的左右两侧竖直方向安装两个滚轮,左滚轮11和右滚轮9,所述左滚轮11和右滚轮9可以各自饶左滚轮轴2和右滚轮轴6转动。挡风玻璃10位于上框架3和下框架13的外面,左滚轮11和右滚轮9之间。在左滚轮11和右滚轮9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传动绳,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所述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绕在左滚轮11和右滚轮9上,且将挡风玻璃10夹在传动绳之间。所述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与左滚轮11和右滚轮9间呈大摩擦状态,即右滚轮9的转动可以带动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同步转动。
如图1,刮雨胶条4位于挡风玻璃10的外面,所述刮雨胶条4呈竖直方向,其上下两端分别被固定在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上。
在上框架3的左端有一个电池1,在上框架3的右端有一个电动机7,所述电动机7的皮带轮8和上述右滚轮之间有一皮带14相连接。
如图2,电池1、开关16、电动机7和换向控制器15之间都是电连接,所述换向控制器15接在电池1与电动机7之间,起到使电动机7交替换向工作的作用。
因此,当电动机7接通电源,皮带轮8转动,通过皮带14带动右滚轮9转动,接着,上传动绳5和下传动绳12同步转动,刮雨胶条4就会左右平移,刮净挡风玻璃10上的雨滴。
本实用新型中的刮雨胶条4是左右平移的,所以其轨迹扫过的也是个长方形区域,因此在近似长方形的挡风玻璃10上几乎没有刮雨死角。本实用新型由于自带电源,结构简单,还可应用于摩托车头盔的刮雨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科技指导站,未经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科技指导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4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墙板及其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自动太阳伞的卷帘收放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