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引线接驳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5398.3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余培胜;余志远;余本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浏阳市余氏科技环保烟花厂 |
主分类号: | F42C17/00 | 分类号: | F42C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引线 接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花快速引线的连接件,尤其是快速引线之间的相互接驳。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基本的引火用品,快速引线的使用在烟花生产和焰火燃放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焰火燃放的现场安装工作中,其中就涉及大量的快速引线之间的手工接驳。现有接驳方式是将两个快速引线的端头剥去一截外包层交叠在一起,然后用胶带反复缠绕固定,一旦出现失误导致接火不良则影响整场燃放,接驳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某些类型的烟花,如架子烟花类的字幕图案案烟花其引线接驳工作要在很高的架子上完成,接驳方式的不便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接驳器,用于快速引线之间的相互接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引线接驳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是设有卡口的外套管,所述卡口由一竖直槽和一水平槽结合而成“L”型,竖直槽自外套管前端开口外缘向内延伸,外套管后端连接并贯通第一引线定位腔,第一引线定位腔后端连接第一引线固定板;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端是设有卡脚的内套管,内套管的形状规格和卡脚位置与所述外套管及其卡口相应,内套管后端连接并贯通第二引线定位腔,第二引线定位腔后端连接第二引线固定板。
采用上述方案,将两根快速引线的端头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引线定位腔和第二引线定位腔,用胶带将两根快速引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引线固定板和第二引线固定板上,再将内套管上的卡脚对准外套管卡口竖直槽插入,略作旋转,卡脚进入水平槽定位卡紧,即完成连接。传火时,引燃端的快速引线产生的高温火焰冲过内套管的内腔,将另一端的快速引线点燃。有益效果在于,连接方便快捷,工作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工作失误。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套管与第一引线定位腔的连接处和/或内套管与第二引线定位腔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用于排出引线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避免高压气体破坏连接的情况出现。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引线固定板和第二引线固定板的后端下缘设有胶带定位凸条。方便胶带缠绕定位,还可避免有拉动时缠绕好的胶带自固定板后端脱出。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快速引线接驳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是设有卡口5的外套管4,所述卡口5由一竖直槽和一水平槽结合而成“L”型,竖直槽自外套管4前端开口外缘向内延伸,外套管 4后端连接并贯通第一引线定位腔2,第一引线定位腔2后端连接第一引线固定板1;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端是设有卡脚10的内套管6,内套管6的形状规格和卡脚10位置与所述外套管4及其卡口5相应,内套管6后端连接并贯通第二引线定位腔8,第二引线定位腔8后端连接第二引线固定板9。
所述外套管4与第一引线定位腔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排气孔3、第三排气孔11,内套管6与第二引线定位腔8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排气孔7、第四排气孔12。用于排出引线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避免高压气体破坏连接的情况出现。
所述第一引线固定板1的后端下缘设有第一胶带定位凸条13,第二引线固定板9的后端下缘设有第二胶带定位凸条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浏阳市余氏科技环保烟花厂,未经浏阳市余氏科技环保烟花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5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