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5413.4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秋野;金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秋野;金万忠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723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胸腹 穿刺 引流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属于医疗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87年Cooper首次报道了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水引流以来,各类不同类型微创导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其的微创性,其相对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单,局部损伤小,患者痛苦小,不影响休息及睡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好。国内临床医师通常采用所在医院可以提供的医疗器材进行相关治疗。国内文献报道的相关医疗器材有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胸腹腔引流导管等行胸腔持续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等行胸腔持续引流恶性胸腔积液。
目前国内所生产的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均无法有效解决胸腔置管脱管及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管腔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以彻底解决胸腹腔置管脱管和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管腔堵塞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引导针、内置引流管以及外置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引流管的前部设有气囊,气囊连接气体输送管、气体输送管连接充放气接口。当导管置入胸腹腔后,用常规注射器经充放气接口内置单向阀注射气体使黏附于内置引流管前端的气囊膨胀,向外牵拉,加强固定,然后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在胸壁上固定导管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引流管直接脱出胸腹腔和向外调节过度,向内安置或调节过度,引流管不会因置入过深而折曲,并顶撞胸腹内组织,引起胸痛不适;还可以防止胸腹水沿内置引流管管腔外壁渗出。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引流管的后部还设有清洁导丝入口,清洁导丝入口内设置清洁导丝,清洁导丝的头部为分叉形。当引流管管腔因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条索状阻塞管腔,可通过清洁导丝入口将清理导丝插入,清理导丝头部分为若干个分叉,通过旋转清理导丝,将阻塞物缠绕在清理导丝上取出。
所述外置引流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滴壶,外置引流管的后端连接引流袋。 这样,可以随时控制引流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可以避免引流管直接脱出胸腹腔和向外调节过度;可以避免向内安置或调节过度,引流管会因置入过深而折曲,并顶撞胸腹内组织,引起胸痛不适;还可以防止胸腹水沿内置引流管管腔外壁渗出。2、可清理引流管管腔因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条索状阻塞物。3、可以随时控制引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所述的一次性胸腹腔穿刺引流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引导针1(医用不锈钢材料)、内置引流管2(聚氯酯材料)以及外置引流管3,所述内置引流管2的前部设有气囊4(乳胶材料),气囊4连接附着于内置引流管2外壁的气体输送管5的一端、气体输送管5的另一端连接设于内置引流管2后部的充放气接口6。充放气接口6内置单向阀,所述内置引流管2的后部还设有清洁导丝入口9,清洁导丝入口9上设有螺帽。所述外置引流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阀10和滴壶11,外置引流管3的后端连接引流袋12。
使用时,将穿刺引导针1套接在内置引流管2的管腔内,并将尾端螺口拧紧,防止在穿刺过程中滑脱。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入胸腔或腹腔,见胸腹水流出,立即将穿刺引导针1从内置引流管2的管腔中取出,在适当将内置引流管2推进至胸腔或腹腔,使用注射器,从内置引流管2后部的充放气接口6内置单向阀通过气体输送管5注射气体使气囊4膨胀,向外牵拉,如遇到阻力即停止牵拉。通过内置引流管2尾端的螺纹接口8,将内置引流管2和外置引流管3相互连接。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将内置引流管2在皮肤上固定好,防止脱落。通过流量控制阀10控制引流速度,通过滴壶11观察控制效果。外置引流管3尾端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设计连接不同引流器的引流接口。在引流期间如发生引流管管腔因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条索状阻塞管腔,可通过清洁导丝入口9将清理导丝插入,通过旋转清理导丝,将阻塞物缠绕在导丝上取出。或可经清洁导丝入口9注药进行治疗。平时不用时可用螺帽将其封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秋野;金万忠,未经郭秋野;金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5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