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5753.7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3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军;万莎;彭定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军;万莎;彭定森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密封 压缩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卫生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装备的技术。
背景技术
垃圾站是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暂时的处理厂。它的出现,是文明的城市更加美丽,不再有堆积如山的垃圾队,不再有臭气熏人的气味。垃圾中转站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处理,把能够回收的废物再次利用,这样既减少了废物,又能变废为宝。现在使用的垃圾站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垃圾箱体长期与垃圾接触,容易被腐蚀,现有记住使用的升降臂都为空心结构,由于长期的机械运行磨损导致扭曲、变形、错位、锈蚀、穿孔、举升摇晃、不耐磨,前门门栓采用单体半钩式门栓,在对垃圾进行挤压定型的过程中,容易因垃圾压缩板向前门推挤造成的前门脱钩、错开和扭曲、变形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垃圾处理从业人员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垃圾站占地面积大、垃圾箱体易被腐蚀、升降臂不够坚固稳定、前门门栓易脱钩变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垃圾箱体不易被腐蚀、升降臂坚固稳定、前门门栓不易脱钩变形的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它包括地坑、垃圾箱体、升降系统,所述地坑为在地面上挖出的长方形坑体,垃圾箱体为形状与地坑相同,边长小于地坑边长的封闭状长方体,置于地坑内部,升降系统为两组,平行安装在垃圾箱体底部长边的中心位置。
还包括顶板、前门、垃圾压缩板、全钩门栓、高压油缸、多节压缩油缸,所述顶板安装在垃圾箱体顶部,前门安装在垃圾箱体纵向的一端,在顶部与垃圾箱体呈合页状连接,高压油缸为两个,位于安装前门一端的垃圾箱体两侧顶部,高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前门和垃圾箱体,全钩门栓为4个,分为两组,安装在前门一端的垃圾箱体两侧底部,垃圾压缩板为长方形板状体,与前门平行,安装在垃圾箱体内部,多节压缩油缸位于垃圾箱体内部,一端连接垃圾压缩板,另一端连接与前门相对的垃圾箱体另一侧的箱体板。
还包括升降臂、升降油缸,所述升降系统由升降臂和升降油缸组成,升降臂为16根,组合成双层剪叉式结构,升降系统共两组,平行安装在垃圾箱体底部纵向的中部边缘,升降油缸为两根,分别安装在两组升降系统上。
还包括防腐涂层,所述防腐涂层位于垃圾箱体的各个箱体板内侧以及垃圾压缩板两侧。
所述升降臂为实心条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的升降系统置于垃圾箱底,避免了传统垃圾站通过进行地面设施建设达到升降垃圾箱体的办法,大大减少了地坑占地面积;
2.本技术的升降臂由高强度低合金实心臂组成,实心臂的构思、设计、制造成功地解决了以往垃圾站举升剪叉系统中剪叉臂由于长期的机械运行磨损导致扭曲、变形、错位、锈蚀、穿孔、举升摇晃、不耐磨等多年困扰生产厂家和用户的难题;
3.垃圾箱体前门两侧下方采用双重全钩门栓,坚固耐用,避免了由于压缩过程垃圾压缩板向前门推挤造成的前门脱钩、错开和扭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机械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地坑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地坑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地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地坑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的地坑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智能全密封地埋压缩式垃圾站,它包括地坑1、垃圾箱体2、升降系统3,地坑1为在地面上挖出的长方形坑体,垃圾箱体2为形状与地坑1相同,边长小于地坑1边长的封闭状长方体,置于地坑1内部,升降系统3为两组,平行安装在垃圾箱体2底部长边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军;万莎;彭定森,未经王正军;万莎;彭定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5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