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6114.2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2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06 | 分类号: | F26B5/06;F25B3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冻干机 冷凝器 气体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药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冻干机箱体内的冻干产品在一次升华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通过真空泵的抽吸以及前后箱的压力差,流到冷凝器里面,并附着在冷凝器内的三重热交换板表面而结成霜。然而,在冷凝器的真空抽气口一侧,可能会聚集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在靠近抽气口的三重热交换板表面凝结成厚厚的霜,而离抽气口比较偏远的三重热交换板表面可能只有少量的霜或者没有,从而造成冷凝器结霜不均匀,这就会大大降低了冷凝器的凝结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以避免降低冷凝器的凝结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所述冷凝器包括一筒体和若干个呈扇形排列在该筒体内的三重热交换板,且该筒体通过管道一与外部真空泵连接,该管道设有一真空抽气口,所述气体导流装置包括一导流板和若干个间隔连接在该导流板一侧面的弯折固定板,并构成一夹装结构,以夹固在靠近所述真空抽气口的三重热交换板上,所述导流板抵靠在该三重热交换板的一侧面上,且该导流板的顶边抵靠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
在上述的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中,所述夹装结构的横截面呈h形,且该夹装结构开口端的宽度与所述三重热交换板的厚度匹配。
在上述的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中,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与所述三重热交换板的长度相同。
在上述的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中,所述弯折固定板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流板的一侧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流板和弯折固定板连接成h形,且夹固在三重热交换板的上部,从而有效保证了气流均匀地分布在所有三重热交换板的周围,起到了均匀导流作用,使三重热交换板表面结霜均匀,避免了降低冷凝器的凝结能力;本实用新型除了导流效果十分显著外,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冻干机冷凝器的气体导流装置,冷凝器包括一筒体4和若干个呈扇形排列在该筒体4内的三重热交换板5,且该筒体4通过管道一与外部真空泵6连接,该管道设有一真空抽气口41。气体导流装置包括一导流板1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导流板1的一侧面上的弯折固定板2,并构成一横截面呈h形的夹装结构,以夹固在靠近真空抽气口41的三重热交换板5上,该夹装结构开口端的宽度与三重热交换板5的厚度匹配,导流板1抵靠在该三重热交换板5的一侧面上,且该导流板5的顶边抵靠在筒体4的内壁上,随冷凝器筒体4呈1∶50倾斜;导流板1的长度与三重热交换板5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板1采用的是2mm厚的不锈钢板,每个固定板2通过两个M5的螺丝与导流板1固定,导流装置整体形成h形固定,直接夹固在三重热交换板5的上部,保证气流均匀的分布在所有热交换板的周围,起到均匀导流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导流水蒸气,使三重热交换板结霜均匀,避免降低冷凝器的凝结能力,并具有装置简易、固定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6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