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吹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6142.4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3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泰宇;张元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泰宇;张元郎 |
主分类号: | B29C33/46 | 分类号: | B29C33/46;B29L31/5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吹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制作的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瓶盖用模具的吹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瓶盖生产工艺中的模具中的吹气装置只能够将气体从四周吹向瓶盖的内侧壁,没有气体吹向瓶盖的内底面,导致瓶盖产品在脱模时,盖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严重的会影响后续的盖面丝印的工序不能够正常进行,最终造成产品的合格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在瓶盖成型模具中的吹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模具吹气装置,所述的模具为用于制作瓶盖的模具,所述的模具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下模及相对所述的下模能够上下运动的上模,所述的上模与所述的下模之间形成所述的瓶盖,所述的上模包括模头、套设在所述的模头外部的螺纹成型套杆、套设在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外部的叶片成型套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叶片成型套杆上端的承座,所述的承座与所述的叶片成型套杆具有形同的内径,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的承座内部,所述的叶片成型套杆的外部设置有推套,所述的推套的下端抵在所述的瓶盖的上端的叶片的外侧,在脱模时,所述的推套向下动作将所述的瓶盖从所述的螺纹成型上推下,所述的承座的上端沿外周壁的周向具有一个凸台,在所述的承座的外壁上所述的凸台与所述的推套的上端之间的一段上套设有弹簧,该吹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阀,所述的模头轴心具有阶梯通孔,所述的进气管从所述的模头的上端插入所述的阶梯通孔中,所述的出气阀设置在所述的阶梯通孔的下端内,所述的出气阀下端面与所述的模头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出气阀的外周壁与所述的模头的阶梯通孔的孔壁形成出气缝隙,所述的进气管的下方具有出气口,部分从所述的出气口吹出的气体吹向所述的出气阀之后沿所述的出气阀的外壁与所述的模头的内孔壁之间的缝隙吹向所述的瓶盖的内底面。
优选地,所述的模头的周壁上对应所述的出气口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出气通道,若干个所述的出气通道沿径向向外向斜上方分布,若干个所述的出气通道与所述的进气管形成一个倒置的打开的雨伞伞架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外部设置有水管,所述的进气管的外壁与所述的水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水腔,所述的进气管的下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的模头的阶梯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将水和气相隔的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的模头与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之间设置有水流分配环,所述的水流分配环与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之间构成一腔体,所述的水流分配环的周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通孔,所述的模头的周壁对应所述的第一密封圈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壁孔,这些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壁孔将所述的容水腔与所述的腔体之间相连通,所述的水管中的水流入所述的腔体之后对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的叶片成型套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承座的下端部之间通过径向设置的圆柱销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承座的上端部有其外壁向其内壁开通有一进气通道,所述的承座与所述的叶片成型套杆之间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从所述的进气通道进入的气体沿所述的承座的内壁与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的外壁之间进入所述的螺纹成型套杆与所述的瓶盖内壁之间。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出气阀为带有头部和颈部的圆柱体状,所述的模头的阶梯孔包括一个内径缩小的卡口部,所述的出气阀的颈部处于所述的卡口部之内、且所述的出气阀的头部卡在所述的卡口部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原有进气管的正下方设置出气阀,该出气阀的下端面与模头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出气阀的周壁与模头的阶梯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出气缝隙,并且还有沿径向向四周发散设置的出气通道使气体吹向瓶盖的内周壁,这样就实现了在瓶盖产品脱模时,瓶盖的内底及四周内壁均有气体吹入,使得容易脱模,并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的脱模时造成的盖面的凹凸不平的现象,且,本实用新型的吹气装置的结构简单、易实施,适合在该行业领域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包括本实用新型中的吹气装置的瓶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吹气装置中的出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剖视)。
附图中:1、下模;2、瓶盖;3、模头;4、螺旋成型套杆;5、叶片成型套杆;6、承座;7、推套;8、凸台;9、弹簧;10、进气管;11、出气阀;111、头部;112、颈部;12、出气口;13、出气通道;14、水管;15、第一密封圈;16、水流分配环;17、圆柱销;18、进气通道;19、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下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泰宇;张元郎,未经陈泰宇;张元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6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熔法生产预浸料的装置
- 下一篇:纳米改性铸型尼龙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