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锅具侧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多用途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7389.8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乔中义;管兴勇;杜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2 | 分类号: | H05B6/12;F24C7/06;F24C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锅具侧 加热 电磁 装置 多用途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锅具侧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和具有该电磁加热装置的多用途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烹调器对于锅具加热,是通过装于电磁加热烹调器中通电的电磁线盘产生交变磁场,当将含铁质锅具放置上面时,由于电磁线盘产生交变磁场使得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现有电磁加热烹调器中,其支撑锅具的支撑面一般为水平面,使得锅具底部加热较集中,四周不加热,无法达到燃气灶类似的加热效果,无法在电磁加热烹调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加热,这在电磁加热烹调方式中一直是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另外,现有电磁加热烹调器中,电磁线盘与锅具间的距离较远,磁场分布就越少,加热效果越不明显。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了将锅具支撑面改为弧形的结构,此结构虽然能扩大一部分锅底的加热面积,但加热面积有限,要达到理想的加热效果,就需要通过加大电磁加热线圈面积的方式实现,然而在家庭使用时,这样会导致电磁烹调器过大或过高,影响消费者的使用。现有技术中,前述支撑面板一般采用陶瓷或黑晶板,在将上述材质的支撑板做成凹形时会加大电磁炉的制作成本,且不良率也会上升。另外,此种弧形面板对于一般的平底锅并不适用,使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现立体式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前述电磁加热装置的多用途电磁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锅具侧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产生交变感应磁场的感应线圈,所述底座中设有可与感应线圈进行电磁耦合的耦合线圈,所述耦合线圈包括包络在锅具侧壁外侧的侧加热线圈,侧加热线圈的加热功率为50~3000W。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侧加热线圈为凹弧形或筒形。
前述感应线圈为平板状,所述耦合线圈包括与感应线圈对应设置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为平板状,且与侧加热线圈串联连接,所述次级线圈与感应线圈之间产生电磁耦合。
次级线圈和感应线圈的间距为小于50mm。
耦合线圈设有导磁条,所述导磁条设置成为“H”形,耦合线圈设有“H”形导磁条,侧加热线圈与次级线圈分别嵌放在“H”形导磁条的上下开口中。
耦合线圈的导磁条还可设置成“L”形、“∠”形或“U”形。
本创作中通电的线圈产生交变的感应磁场,使得次级线圈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通过侧加热线圈使得包络在锅具侧壁外侧的侧加热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于锅具后,使得锅具侧壁产生热量,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独特的能量传递方式,达到了侧加热线圈近距离的对锅具的有效加热,可减少能量损失,实现对锅具的立体式加热。
当侧加热线圈的功率为50W时,电磁加热装置可实现对锅具的低温加热的效果,是在低温保温时可选择的功率。当侧加热线圈的功率为500~1500W时,可达到对锅具侧壁加热较好的立体加热效果。当侧加热线圈的功率为3000W时,侧加热线圈可达到对锅具侧壁高强度的加热效率。
前述底座可根据需要设为凹陷形或筒形或是其他形状,使得电磁加热装置的应用性增强,如豆浆机、电饭煲侧加热的应用;亦可作为其他电磁加热器的辅助加热装置,适用各种大小锅具、平底锅、圆底锅,对于用户来说,结构简单,轻便经济。
本实施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磁炉,一种多用途电磁炉,包括电磁线盘和控制装置,所述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和安装在线盘支架上的主线圈,电磁炉还包括上述电磁加热装置,电磁线盘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主线圈的外围。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和主线圈串联连接或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感应线圈设置在线盘支架上。主线圈上设有内圈磁条,所述感应线圈上设有外圈磁条,所述内圈磁条、外圈磁条呈放射状分布。
此种电磁加热装置应用于电磁炉中时,除了具有本身的有益效果外,可作为电磁炉的辅助加热装置,电磁炉本身的主线圈对锅具可进行加热,而电磁加热装置的侧加热线圈的设置实现锅具侧壁的加热,提升了整体加热效果,真正实现电磁炉的立体加热效果。
另外,由于感应线圈和主线圈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单独控制感应线圈,实现电磁炉与电磁加热装置的独立控制,完善了电磁炉的加热结构。可作为一个辅助加热构件,通过控制装置调节感应线圈工作,也可达到单独对锅具部分区域进行加热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7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
- 下一篇:汽车前轮罩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