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7856.7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贾屹海;秦申二;马金奎;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2/14;E04B2/58;E04B1/04;E04H1/00;E04C3/30;E04C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王凤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重 结构 房屋结构 | ||
1.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墙壁(1)和承重柱(2),所述墙壁(1)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壁(1)内具有竖直通孔,所述承重柱(2)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1)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3)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并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设置于所述墙壁(1)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的竖直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为金属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金属管,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中浇筑有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通孔中除设置有所述承重柱(2)的竖直通孔外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设置有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2)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上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并且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
1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竖直通孔通过所述凹部(38)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重结构,其中,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1/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3)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34)的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31)的长度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35)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33)的长度的1/3~2/3。
14.一种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房屋结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78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筋
- 下一篇:用于钢结构的墙台节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