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调速节能控制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8093.8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B66C13/22;H02P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9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调速 节能 控制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行车,尤其涉及变频调速节能控制的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中大型行车的电气传动系统由提升电机、大、小车电机组成,一般为交流绕线式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方式控制。由于振动大、操作频繁、冲击电流大,导致接触器触头易烧损、碳刷冒火、电机及转子所串电阻易烧坏。而且转子串电阻调速机械特性软,调速不理想,所串电阻长期发热严重,因此造成运行可靠性差、维修成本高、电能浪费大、效率低。另外,启动、制动时由于转子串电阻调速方式在电阻切换时存在较大的冲击,造成吊装物摆动,定位不准,并存在安全隐患。要从根本上解决行车故障率高等问题,只有彻底改变绕线型电机转子串电阻的调速方式。变频调速器其优越的调速性能,完善的保护功能为行车的传动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来,由于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成本逐渐降低,变频调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采用变频调速的转速控制方式淘汰原调速方式。变频调速节能控制行车是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行车无级调速、节能运行及控制的一种行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行车无级调速、节能运行及控制的一种行车。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行车、提升电机、大、小车电机、三相交流变频器、三相交流电网电源,其特征在于,在行车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提升电机、大、小车电机分别采用合适的现有三相变频器为其提供可改变频率的交流电源。它们的连接关系是:三相交流电网电源分别接各个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各个电机的交流电源输入端接变频器变频电源输出端。其工作原理是:为各个三相变频器施加三相交流电网电源,根据生产需要设置好变频器的各项参数,然后利用各个变频器输出的频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源分别作为行车电气传动系统中各个电机的电源。通过控制三相变频器的各项基本功能就能实现电气传动系统中电机的无级变频调速、正反转、软启动、软停车等。综合运用变频器丰富的控制功能会使系统中的电机及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平缓稳定的调节转速或运转方式,使行车节能运行及发挥最大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淘汰了传统行车电气传动系统中电机转子串电阻的启动、调速方式;省去了电动机转子侧的大功率电阻、加速接触器和电动机正反转交流接触器,降低维护量90%以上,故障率大大降低、节电效果显著;提升、大、小车电机运行速度任意设定,超低速起吊重物定位准确、电机加减速时间可调,实现了电气传动系统的软启动、软停车;运行平稳,低速性能稳定,起动电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行车控制原理图。
图中:1---提升电机,2---大车电机,3---小车电机;4---三相变频器,5---三相交流电网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行车提升电机1、大车电机2、小车电机3、三相变频器4、三相交流电网电源5。它们的连接关系是:三相交流电网电源5分别接各个三相变频器4的电源输入端。行车提升电机1、大车电机2、小车电机3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分别接控制自身的三相变频器4的变频电源输出端。
首先,选用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作为行车的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提升电机1、及大、小车电机2和3。针对行车是用于频繁加、减速的启动型负载的场结合生产实际,合理选择各个三相变频器4的类型和型号。各个三相变频器4的各项电气参数选择应满足提升电机1、及大、小车电机2和3正常运行时对其交流电源电气参数的要求,并具体设置各个变频器4的各项参数和代码等。对于提升电机1所需的变频器4,必须选用高性能矢量控制变频器。三相交流电网电源5的取用电压、频率稳定的工频三相交流电网电源。行车上装设驾驶室,将各个三相变频器4集中安装在驾驶室内,操作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集中操作各个三相变频器4即可实现行车的无级变频调速、节能运行及控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8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