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段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9307.3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卜范滨;王书来;张守泉;季振林;王岩杰;姜烈芬;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1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方***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迷路 耗散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车辆也随之增多,伴随交通发展的同时,汽车噪声污染也被人们广泛认识。针对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发动机,结构合理的排气消声器是降低整车车外噪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现有的消声器结构一般包括进气管、壳体、排气管等。消声器的种类很多,但究其消声机理,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六种主要的类型,即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现在应用最多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就是通过让废气逐级经多孔的挡板削压和吸声材料的吸附,最后排出到大气中的方式来实现吸声效果。而单一的消声筒的体积和质量又受到汽车车体的限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排气噪声的分段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壳体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前端盖下部、后端盖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中隔板、后隔板将壳体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进气芯管一侧套装有进气外壳管,其一端端口与前端盖开有端口相对接,固定在前隔板、中隔板、后隔板上,并贯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截止第四腔室,排气芯管一侧套有进气外壳管固定在前隔板、中隔板、后隔板,并起始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截止于后端盖,其端口与后端盖端口相吻合,排气芯管和进气芯管之间有第一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和中隔板上,靠近于进气芯管的后隔板上固定有第二芯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排气噪声;
2、本实用新型由于分段连接消声器,降低了高温高压气流对主消声器的冲击,延长了主消声器的使用寿命。由于迷路的调节作用,使得发动机在高转速下的背压较低,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气芯管、进气外壳管、吸声层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声层、排气外壳管、排气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气芯管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次消声器芯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壳体3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2、后端盖7,前端盖2下部、后端盖7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4、中隔板5、后隔板6将壳体3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第三腔室24、第四腔室25,进气芯管11一侧套装有进气外壳管12,其一端端口与前端盖2开有端口相对接,固定在前隔板4、中隔板5、后隔板6上,并贯穿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第三腔室24截止第四腔室25,排气芯管15一侧套有进气外壳管12固定在前隔板4、中隔板5、后隔板6,并起始于第一腔室22穿过第二腔室23、第三腔室24、第四腔室25截止于后端盖7,其端口与后端盖7端口相吻合,排气芯管15和进气芯管11之间有第一芯管9固定在前隔板4和中隔板5上,靠近于进气芯管11的后隔板6上固定有第二芯管10。
所述的进气芯管11前后两段部位分别设有孔径不一的多个圆孔20。
所述的进气外壳管12与进气芯管11的管壁上装有吸声层13。
所述的排气芯管15与排气外壳管14相接部位的管壁上装有吸声层13,排气芯管15后段部位管壁上开有多个圆孔20。
所述的次消声器中次消声器芯管17中间部分开有相同孔径的多个圆孔21。
本实用新型主消声器前端盖2、进气芯管组件1、排气芯管组件8、第一芯管9、第二芯管10、前隔板4、中隔板5、后隔板6、后端盖7、壳体3。所述的壳体3一端为进气口,与前端盖2翻边压紧相连接,并保证其气密性。其中前端盖2与所述的进气芯管组件1相连接,形成其进气口。所述的壳体3另一端为排气口,与后端盖7翻边压紧相连接,并保证其气密性。其中后端盖7与所述的排气芯管组件8相连接,形成其排气口。中间部分为扩张室,由前隔板4、中隔板5、后隔板6分为四个腔,其主要用于消减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