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足式电取暖套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9947.4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2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唐朋;唐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朋;唐思敏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足式电 取暖 | ||
所属技术领域
并足式电取暖套靴涉及一种寒冷季节使用的脚部取暖装置,尤其是一种靴形的、将穿了鞋的双脚同时宽松地放入其中、用电能取暖的暖脚器具。
背景技术
冬季里,在缺乏集中供暖的区域,随着日平均气温降至摄氏5度以下,人们在室内时常会感到脚部冷不可当,甚至被低温冻得产生痛感,不得不经常跺脚,静不下心来从事阅读、书写、思考等智力活动。寒冷对坐姿学习、工作的人造成严重的干扰。在此种情况下,采用全室取暖将耗能较多,并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多种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即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产生的电力来取暖,也要考虑到铺设、安装整个屋子房间取暖散热设备所用的材料体量较为巨大----生产及运输它们将消耗掉较多的金属、岩石、粘土、石油等矿物资源。因此,当同时待在室内的人数较少如只有一、两个人,又只是脚部感到冷痛得难以忍受时,采用“个人的脚部局部电取暖方案”解决祛寒问题,是节约环保的上选取暖方案。
从已上市的产品来看,专用暖脚器类产品有:使用夹于两片瓷砖中间的电阻丝发热盘发热、利用暖脚器上表面发热的平板式(如申请号为96222350.6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及)和半高筒并足靴式(使用电热毯线或带绝缘层的PTC电热陶瓷作发热体藏布于泡沫、化纤絮中再蒙布制成)为代表的两种。前者允许使用者穿鞋放置于暖脚器上取暖,但因其散热面裸露在空气中、热量散失大、表面温度较高,因而耗能多(一般须在500瓦以上);后者的散热面虽然主要是在暖脚器的内部空腔里,但因其只可容纳脱了鞋的脚穿用,当有事需走动时,使用者必须从暖脚器中抽出暖和的脚来、再穿上冰冷的鞋才能行走——这样既不方便、又容易感冒。经检索已公布的关于暖脚器的专利,允许穿鞋使用的暖脚器有:扁盒式(散热原理近似平板式)的、箱式的、桶式的。然而,扁盒式的和箱式的暖脚器没有深靴筒,不能直接温暖腿部;桶式的暖脚器使穿用者放进脚和抽出脚时,必须向上方提起小腿和脚至很高的位置——越过桶口沿才能实现,而放置在桌下使用时受到桌肚高度的限制(主要是桌面下横位抽屉的存在),穿用者的腿抬不了那么高——因此不够方便、快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并足式电取暖套靴就是为了满足在低室温下人们的脚部加热取暖的需 要、并克服上述已有产品和技术方案的不足而设计。
并足式电取暖套靴采用宽体高筒靴外形,其内腔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大于使用者穿了鞋的双脚并排放置时的长度、宽度、高度,使用者以双脚穿着鞋并排地进入同一个电取暖套靴的方式取暖。这样的设计可使得使用者不用脱鞋就可将双脚放入其中取暖,既暖和又方便。
并足式电取暖套靴在其靴筒后部设置弹簧门保温,其由两扇对开的带弹簧的门扇(以下统称为“弹簧门扇”)组成、利用弹性装置自动保持常开或常闭状态。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在双脚取暖时保持并足式电取暖套靴内部的温度;又便于在有事时,使用者能够快速地将双脚从并足式电取暖套靴的后部取出来,离开并足式电取暖套靴,去处理其他事务。
并足式电取暖套靴的靴体、靴筒与靴底为多层结构。在其靴体、靴筒与靴底的结构内均有电发热层,其电发热材料优先选用碳纤维材料,也可使用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热陶瓷、金属电阻丝及电热毯线等电发热材料。
并足式电取暖套靴在使用时通电进行取暖,它附有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发热量和加热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允许穿鞋使用,穿脱迅捷,使用均质材料制作、穿着舒适,发热面积大、脚部和腿部同时得到加热取暖、热效率高并且安全节能。
下面以<实施例一>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所示的并足式电取暖套靴的外部形状、组件及其剖面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附图说明
图1----并足式电取暖套靴立体图
图2----靴底立体图
图3----靴体剖面
图4——靴体局部剖视
图5----靴底剖面
图6——靴底局部剖视
图中:
1---靴筒 2---弹簧门扇
3---靴底 4---靴筒靴体外面料
5---靴筒靴体隔热保温层 6---靴筒靴体里衬料
7---靴底隔热保温层 8---靴底里衬料
9---靴底面料 10---电发热层
11---靴体 12---电源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朋;唐思敏,未经唐朋;唐思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雾化降温装置的整机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供热新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