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层聚合压力真空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0071.5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聚合 压力 真空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膨胀型压力工装,尤其是一种耐磨层聚合压力真空袋。
背景技术
在CFM56-3发动机耐磨层的修理中,常使用到可膨胀型压力工装,用于提供耐磨层聚合时所需压力。它主要是利用外部气源使充气袋膨胀从而起到给耐磨层压力的作用。该充气袋需要耐高温和较好的膨胀度的特殊材质。在使用过程中充气袋的充气阀门容易损坏,而且一旦损坏需要整体更换充气袋,因此维修成本高。另外此套工装笨重,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层聚合压力真空袋,能够完成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磨层聚合压力真空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薄膜,所述真空薄膜上设有数个与其内部相通的气动真空泵,上述气动真空泵与真空薄膜之间设有真空阀,所述真空薄膜一侧设有加热带,在加热带靠近真空薄膜一侧铺加一层人造纤维,在加热带远离真空薄膜一侧设有一层防粘薄膜。
所述真空薄膜与真空阀连接位置处设有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气动真空泵形成真空袋的方式施加压力的目的,气动真空泵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制造真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可瞬间产生真空,无需暖机,并使用中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来源广泛,购置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不会发生由于设备损坏而导致修理中断或延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薄膜;2、气动真空泵;3、真空阀;4、加热带;5、人造纤维;6、防粘薄膜;7、耐磨层;8、风扇机匣;9、压敏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耐磨层聚合压力真空袋,包括真空薄膜1,所述真空薄膜1上设有数个与其内部相通的气动真空泵2,上述气动真空泵2与真空薄膜1之间设有真空阀3,所述真空薄膜1与真空阀3连接位置处设有纤维布,所述真空薄膜1一侧设有加热带4,在加热带4靠近真空薄膜1一侧铺加一层人造纤维5,在加热带4远离真空薄膜1一侧设有一层防粘薄膜6。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耐磨层7固定在需要修理的发动机风扇机匣8的相应位置,并用压敏带9堵塞风扇机匣8耐磨层7两边的孔口,再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袋固定在风扇机匣8上,同时使防粘薄膜6覆盖在耐磨层7表面,最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产生真空,真空压力可在80-90 kPa,同时接通电源开始对耐磨层7进行加热加压聚合。整个聚合过程保持真空直到聚合完毕,在聚合过程中,检查真空度,如果真空薄膜1能被手指轻易拉出说明真空没有建立, 检查封严。
本实用新型使用气动真空泵2形成真空袋的方式施加压力的目的,气动真空泵2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制造真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可瞬间产生真空,无需暖机,并使用中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原料来源广泛,购置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不会发生由于设备损坏而导致修理中断或延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0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车位地锁控制方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端的停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