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动抄表系统的双绞线载波通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0191.5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沈孝敬 |
地址: | 3256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系统 双绞线 载波通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电力系统局域网中对电能表进行自动抄读时,所使用的双绞线载波信号收发硬件电路。电路调制解调后的信号参数完全符合对于EURIDIS和TIC通信信号的要求。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的通信功能与自动抄表系统的组建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上世纪90年代,采用EURIDIS总线的抄表系统引入我国。它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抄表方案。电能表通过EURIDIS总线连接到固定在易于抄收位置上的磁耦合器上,抄表员只需将手持终端与耦合器连接即可实现对所有与耦合器连接电能表的信息抄收。
EURIDIS抄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EURIDIS协议符合IEC62056-31标准,保证不同制造商设备间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2)便捷性:EURIDIS抄表系统极大的节约了抄收时间,100只电表在5分钟内即可抄完。
(3)广泛性:EURIDIS系统在法国电力集团(ERDF)公司的推广下已经运作了十几个年头,期间系统可靠的表现得到了ERDF的认可与积极地推广。目前EURIDIS系统已经被西欧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
(4)通信媒介:采用双绞线50kHz载波通信方式,保证信号传输时较强的抗干扰性与更远的传输距离;
(5)通信速率:ERDF最新提出的标准已经把通信速度提高到了9600bps;
(6)保密性:为了防止第三方的伪装通信及对通信的监听,整个EURIDIS通信采用AES128加密算法对通信数据进行加解密。
因此,EURIDIS抄表系统完全满足当前智能电网自动抄表系统的发展要求。IEC62056-31标准对于EURIDIS系统的载波信号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不论是对传输速率,信号频率还是信号幅值,占空比等参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也正是这些使得EURIDIS系统能够可靠,高效的实现对挂接电表的信息抄读。由于对载波信号参数的严格要求,使得EURIDIS硬件电路上的实现变得复杂困难,目前国内还没有较好的满足ERDF要求的硬件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同时满足EURIDIS和TIC通信信号要求的硬件电路。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自动抄表系统的双绞线载波通信电路,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电路包括:
信号耦合电路,接收EURIDIS载波信号,经电容C6隔离直流和耦合变压器T1后输出隔直后载波信号;
信号放大电路,将信号耦合电路输出的隔直载波信号放大到幅值饱和后输出;
50kHz带通滤波电路,滤除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的饱和载波信号中除50kHz以外的所有频率的干扰信号;
全波整流电路,将50kHz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的滤除干扰后的载波信号进行全波整流,输出直流载波信号;
三阶低通滤波电路,对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载波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变成近似的方波信号;
滞环比较及输出电路,对三阶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的近似方波信号进行滞环比较,输出较好的方波信号;
所述的发送电路包括:
带通滤波器,将50kHz的方波信号生成用于载波发送的50kHz正弦信号;
信号发送电路,使用模拟开关对带通滤波器输出的50kHz正弦信号进行切换,实现载波信号的0,1传输;
带发送使能端的信号放大发送电路,将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的载波信号经放大电路和信号耦合电路发送到EURIDIS连接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抄表系统的双绞线载波通信电路,使用该电路产生或接收的载波通信信号满足IEC62056-31标准中对于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参数的所有要求。其中EURIDIS通信为半双工电路,可发可收;TIC为单向,只可发,不可收。同时,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符合电能表各电磁兼容实验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0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