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原非煤矿井采掘工作面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1984.9 | 申请日: | 201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董宪伟;蔡嗣经;吕文生;唐志新;陈赞成;于跟波;门瑞营;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3/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煤矿 采掘 工作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高原非煤矿山,尤其是高原井下采掘工作面缺氧严重的矿山。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固定建筑物部,钻进采矿分部,矿井或隧道中或其自身的安全装置,运输、充填、救护、通风或排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平原地区的非煤矿山作业,由于海拔低,工人基本上不存在工作环境缺氧的问题。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再加上采掘过程中有害气体和矿岩粉尘等污染的影响,缺氧程度就更大,严重地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高原非煤矿井的工作面缺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原非煤矿井工作面增氧装置,该装置不仅能预防高原病的发生,保障矿工健康安全,而且能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气预处理过滤装置、膜分离装置、氧气加压装置、氧气输送管道及氧气浓度控制装置,所述的空气预处理过滤装与膜分离装置连通,膜分离装置与氧气加压装置连通,氧气加压装置通过氧气输送管道与连接至氧气浓度控制装置,所述氧气浓度控制装置置于需氧采掘工作面上,调节向外输出氧气的浓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气预处理装置包括缓冲室、电加热器和空气过滤网;
所述缓冲室为空气预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
所述电加热器为翘片式电加热器;
所述空气过滤网由若干个滤筐挂装在过滤网框架上组合而成,滤筐中的过滤材料为针刺和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氧气输送管道沿主风井布置。
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氧气浓度控制装置置于作业中段工作面上,氧气浓度控制装置调节向外输出氧气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为工人提供合适浓度的氧气供应,改善工作环境,氧气控制装置简单,方便工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空气预处理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空气预处理过滤装置,2.膜分离装置,3.加压装置,4.主风井,5.作业中段工作面,6.氧气浓度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外界空气通过空气预处理滤装置1除去空气中的水、油及粉尘等杂质;处理过的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2,将氧气跟氮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氧气通过加压装置3将氧气加压;加压后的氧气通过输氧管沿主风井4输送到需氧中段作业工作面5,在工作面通过氧气浓度控制装置6的调节,获得合适浓度的氧气供给。
如图2所示,空气预处理滤装置1包括缓冲室7、电加热器8和空气过滤网9;缓冲室7为空气预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电加热器8为翘片式电加热器;空气过滤网9由若干个滤筐挂装在过滤网框架上组合而成,滤筐中的过滤材料为针刺和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
膜分离装置2是氧气供应源,它是利用膜分离技术,根据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气体在通过膜组件时,由于它们渗透率的不同,从而实现氧氮气分离的目的,为井下工人实施增氧措施,从而获得适宜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1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暖供热热电联产发电机组
- 下一篇:大跨度地下厂房洞室桥式施工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