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硝普钠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2072.3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2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梅;郝爱霞;蔡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梅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硝普钠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临床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所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由头皮针、输液管、莫非式滴管、滴速调节间等部件构成,其各部件均用透明塑料制作,这种一次性注射器,虽然用的最普遍,但对于一些特殊药物的静脉输入并不适宜,如硝普钠的静脉输入。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血压高时输入硝普钠是一种有效的疗法,但静脉输入时,必须准确的计量,一般要根据病人情况、血压高低、有无胸痛分别控制在每分钟10-30滴内,过快或过慢均取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副反应;另外,由于硝普钠溶液对光敏感,每次应用前需临时配制,并必须在避光状态下输液,而目前使用的输液器,不易控制每分钟10-30滴的输液量,另外,全是用透明塑料制作,不避光,在使用时要用黑布遮挡,操作不方便。另外,改变目前一次性输液器的生产线,制造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血压高时的一次性硝普钠输液器,这种输液器利于微量控制计量,能准确的控制每分钟10-30滴的滴速范围内,并可避光、使用方便。另外,也不用改变目前一次性输液的生产线,故生产容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硝普钠输液器,包括头皮针、输液管、墨菲式滴管和与药液瓶连接的插入针,在所述墨菲式滴管的上方的输液管上套装有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所述药液瓶与所述输液管外侧设有黑色护套,所述黑色护套的系带扎在与药液瓶连接的插入针的下侧,所述黑色护套的上段上翻套在药液瓶上,所述黑色护套的下段将所述输液管直至头皮针上部全部套裹住,所述黑色护套在与所述墨菲式滴管相平的位置留有长条状观察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由锥状壳体、锥形孔、 调节板、调节板手柄和锁定弹簧构成,所述输液管从所述锥形孔内中心穿过,在所述锥形孔内的一侧内壁上设防滑纹,在所述锥形孔另一侧内插入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锥形孔内壁相接触的一面为弧度相同的锥形面,在所述调节板与所述输液管接触的一面为平面,在所述平面上设卡齿,在所述调节板手柄外壁上还设有滴速刻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相比,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的调节板与输液管接触面积较大,故容易控制微量调节,故可较容易的控制在每分钟10-30滴的滴速范围内;另外,由于采用了黑色护套,使整个输液系统都能处在避光下,特别适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血压高时硝普钠的静脉输入,也适用于其他微量药液的输入,如麻醉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中:1-头皮针;2-输液管;3-墨菲式滴管;4-插入针;5-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51-锥状壳体;52-锥形孔;53-调节板;54-调节板手柄;55-锁定弹簧;56-防滑纹;57-卡齿;6-黑色护套;61-系带;62-观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次性硝普钠输液器,包括头皮针1、输液管2、墨菲式滴管3和与药液瓶(图中未视出)连接的插入针4,在所述墨菲式滴管3的上方的输液管2上套装有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5,所述药液瓶与所述输液管2外侧设有黑色护套6,所述黑色护套6的系带61扎在与药液瓶连接的插入针4的下侧,所述黑色护套6的上段上翻套在药液瓶上,所述黑色护套6的下段将所述输液管2直至头皮针1上部全部套裹住,所述黑色护套6在与所述墨菲式滴管 3相平的位置留有长条状观察口62。
所述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5由锥状壳体51、锥形孔52、调节板53、调节板手柄54和锁定弹簧55构成,所述输液管2从所述锥形孔52内中心穿过,在所述锥形孔52内的一侧内壁上设防滑纹56,在所述锥形孔52另一侧内插入所述调节板53,所述调节板53与所述锥形孔52内壁相接触的一面为弧度相同的锥形面,在所述调节板53与所述输液管2接触的一面为平面,在所述平面上设卡齿57,在所述调节板手柄54外壁上还设有滴速刻度。
与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相比,楔式微量滴速控制器5的调节板53与输液管2接触面积较大,故容易控制微量调节,故可较容易的控制在每分钟10-30滴的滴速范围内;另外,由于采用了黑色护套6,使整个输液系统都能处在避光下,特别适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血压高时硝普钠的静脉输入,也适用于其他微量药液的输入,如麻醉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梅,未经蔡国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2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