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物染色及预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2542.6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明 |
主分类号: | D06B23/00 | 分类号: | D06B23/00;D06B23/22;D06B3/10;D06B15/00;D06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染色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染色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织物染色及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轧染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技术,使用的机器一般是连续轧染机,通常用于机织物的大规模染色加工,劳动生产率较高。轧染的染色过程是:浸轧染液、预烘、烘干、固色、水洗、皂洗、烘干。
常用的连续轧染机将浸轧染液与预烘分成两个独立的单元,轧染后的织带不能直接预烘,染液容易发生泳移,染料分布不均导致有色差。
利用红外线烘燥织物是预烘常用的方式,可以使织物表面及内部同时受热,但是常用的红外烘燥在织物正反两面的辐射不均匀,容易产生正反面色差。另外,由于浸染的时间很短,织物行进的速度较快,织物难以在加热室充分烘燥,也容易产生泳移导致有色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织物染色及预烘干装置,其结构科学简单,能有效防止和减少织物染色过程中产生色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包括支架、染槽、染槽滚轴、轧辊装置、加热室,染槽内安装有染槽滚轴,染槽上方有加热室,加热室和染槽之间设置有轧辊装置,加热室内有红外发射器、穿带导轴、导向轴,穿带导轴水平布置,在加热室内上下分别有一排,穿带导轴形成多个竖直方向的织带行进通道,这个通道也是加热通道,所述的红外发射器均匀布置在加热室中,在竖直方向上与穿带导轴轴心对齐,使红外线发射器对称分布在加热通道两侧。
所述的染槽滚轴为至少一个以上。
所述的轧辊装置上有拉力检测装置,检测织带拉力。
所述的轧辊装置含有辊子、可调间隙的辊子、气缸,可调间隙的辊子与气缸连接,通过气缸调整辊子间的间隙,可获得要求的轧余率。
所述的加热室底部有进料口、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距离较近,减少散热量,使加热室内温度较为恒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加热室和染槽之间安装有轧辊装置,可通过气缸调整轧辊间隙,获得要求的轧余率;加热室内有红外发射器、穿带导轴、导向轴,穿带导轴在加热室内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为竖直方向,红外线发射器对称分布在加热通道两侧,减少红外烘干之前和烘干过程中染液在织带上的泳移,使织物充分、均匀烘燥,防止和减少织物染色过程中产生色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染槽2、染槽滚轴3、轧辊装置4、加热室5,染槽2内安装有染槽滚轴3,染槽2上方有加热室5,加热室5和染槽2之间设置有轧辊装置4,加热室5内有红外发射器51、穿带导轴52、导向轴53,穿带导轴52水平布置,在加热室5内上下分别有一排,穿带导轴52形成多个竖直方向的织带行进通道,这个通道也是加热通道,红外发射器51均匀布置在加热室5中,在竖直方向上与穿带导轴52轴心对齐,使红外线发射器51对称分布在加热通道两侧,染槽滚轴3为两个,轧辊装置4上有拉力检测装置44,检测织带拉力,判断织带的松紧度,同时也防止因拉力过大使织带6断裂,轧辊装置4含有辊子41、可调间隙的辊子42、气缸43,辊子42与气缸43连接,辊子41与电机(图中没有画出)连接,电机带动轧辊41转动牵引织物6行进,加热室5底部有进料口54、出料口55,减少了散热量,使加热室5内温度较为恒定。
实施例有两个染槽滚轴,三个轧辊,浸轧为二浸二轧,还可实施例为一浸一轧、一浸二轧或多浸一轧等。
使用时举例如下:4条织带6并列,在辊子41的牵引下由左侧进入染槽2浸渍染液,浸渍时间为4s,受轧辊装置4挤压,使染液透入织物6并去除余液,余液顺织物1回流到染槽2中,织物6沿进料口54进入加热室5,10个穿带导轴52在加热室5内形成11条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为竖直方向,红外线发射器51对称分布在加热通道两侧,对织带6均匀烘燥,然后织带沿导向轴变向,通过出料口55离开加热室5,织带6通过加热室的时间为100s,加热室温度为120℃,织物6轧染后迅速进入加热室5,减少红外烘干之前和烘干过程中染液在织带上的泳移,使织物充分、均匀烘燥,防止和减少织物染色过程中产生色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明,未经李大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2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金属材质位置检测装置
- 下一篇:自蓄热连续燃烧式辐射管燃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