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门盖的锁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2820.8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4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汪祥;朱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19 | 分类号: | E05B65/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盖的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锁扣和锁是汽车门盖上的重要装置。在门盖关闭时,锁扣和锁体相互配合。
汽车门盖,尤其是尾门,在扭曲路况下的振动是车辆使用中的常见情况。尾门振动不仅会导致尾门锁体和锁扣相互撞击产生噪音,而且会使锁扣磨损。严重时,还会导致锁扣断裂,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控制尾门振动,当前设计中通常会在汽车尾门锁扣上集成楔块来减小振动。如图1所示,锁扣101和锁体103配合在一起,具有斜面的楔块102用于与锁体103的外侧接触。当尾门关闭时,锁扣上的楔块会和尾门锁体的两侧接触,限制尾门锁的左右位移,从而达到减小尾门振动的目的。
但是,由于楔块相对锁扣是固定的,当锁扣和锁体不完全对中时,某一侧的楔块和锁体之间就会产生间隙104,从而降低了楔块的作用,仍会产生噪音并导致锁扣装置的磨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锁扣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楔块位置,消除楔块和锁体之间间隙的锁扣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门盖的锁扣装置包括锁扣、滑轨、弹簧、楔块,其中,锁扣和门盖上的锁体配合;滑轨固定在锁扣上;楔块通过弹簧和滑轨连接,并且在弹簧作用下沿滑轨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轨延伸的方向与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滑轨由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滑轨卡接在锁扣上。
优选地,所述楔块为两块,位于锁体的两侧,两块楔块均通过弹簧和锁扣上的滑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当锁扣和锁体相对移动时,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装置可以自动调整楔块的位置,使两侧的楔块始终与锁体贴合,从而能有效的控制振动,起到防止锁扣磨损,减小异响和锁扣疲劳破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成了楔块的锁扣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锁扣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锁扣装置包括锁扣201、滑轨205、弹簧204、楔块202。锁扣201和锁体203配合;滑轨205固定连接在锁扣201上;楔块202通过弹簧204与滑轨205连接,并且所述楔块202在弹簧204的作用下与锁体203贴合。
锁扣201可以为卡入锁体203的圆柱状锁销,也可以是任何适于锁定车门与车顶的锁定结构。锁扣201固定在车身上,锁体203固定在车门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将锁扣201布置在车门上,锁体203固定在车身上。
优选地,楔块202为两块,即,楔块202位于锁体203的两侧,为两个块体,两个楔块202均通过弹簧与滑轨205连接,并且能在滑轨中滑动,从而能始终与锁体203两侧接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装置包括两个滑轨205,楔块202通过弹簧204和滑轨205连接,并能在滑轨中移动。为了使楔块202在滑轨205中的滑行更加顺滑,所述滑轨延伸的方向优选地与弹簧204的伸缩方向平行。滑轨205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轨道。
出于制造方便的考虑,所述滑轨205优选地做成塑料件,可以直接卡在锁扣201上。
弹簧204与楔块202连接,既可以将楔块定位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又可以对楔块202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弹簧204使得锁扣装置中的楔块202具有自调节功能。弹簧204的材料、长度、弹性系数根据实际适应来选取。
关闭车门后,锁扣201与锁体203配合。当锁扣201的位置相对于锁体203变化,使得一侧的楔块202与锁体203之间产生间隙时,楔块202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滑轨205滑动,自动调节楔块的位置。从而确保楔块202始终与锁体203贴合,使得楔块203能有效地控制尾门的振动,起到防止锁扣磨损,减小异响和避免锁扣疲劳破坏的作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其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2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绳轮式玻璃升降器
- 下一篇:自动报警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