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4442.7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韩买良;沈明忠;周保卫;罗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澄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澄清池,特别是一种用于发电厂水处理的高效澄清池。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处理中,大量的污水经澄清池处理后,通常会被直接排出,因此排污失水量很大,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絮凝反应中絮凝体的沉速较低,径向流不利于絮体的形成,絮凝效果不佳,再者,通常采用的淹没孔口集水装置,石灰结垢时,会影响出水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澄清池,它使澄清池排出的污水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提高了絮凝池的絮凝效虑,另外,它还可以采用矩形堰口集水槽,增加了出水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澄清池,澄清池连接污泥循环装置,污泥循环装置与絮凝反应池连接。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泥循环装置包括污泥循环泵、污泥循环排放备用泵和污泥排放泵。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絮凝反应池内设有轴流搅拌器。大幅减少液体提升过程的径向流,有利于絮凝体的成长,同时便于精确调节循环次数。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絮凝反应池内设有导流筒。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澄清池内设有斜管沉淀装置。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澄清池的池体为矩形。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澄清池上设有矩形堰口集水槽,用于消除石灰结垢对出流量的影响。
前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中,所述澄清池上设有带浓缩叶片的刮泥机,它使排放污泥含固率提高2~3倍,可直接脱水,而无需污泥浓缩,同时降低后续污泥脱水系统出力3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污水循环装置,使污水循环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它利用污水回流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提高絮凝体的沉速,有利于絮体的形成,它可以在澄清池上采用矩形堰口集水槽,有效防止石灰结垢对出水的影响,它还可以采用轴流搅拌器,减少液体提升过程的径向流,提高絮体形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澄清池,2-污泥循环装置,3-絮凝反应池,4-污泥循环泵,5-污泥循环排放备用泵,6-污泥排放泵,7-轴流搅拌器,8-斜管沉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高效澄清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澄清池1,澄清池1连接污泥循环装置2,污泥循环装置2与絮凝反应池3连接。
所述泥循环装置2包括污泥循环泵4、污泥循环排放备用泵5和污泥排放泵6。
所述絮凝反应池3内设有轴流搅拌器7。
所述絮凝反应池3内设有导流筒。
所述澄清池1内设有斜管沉淀装置8。
所述澄清池1的池体为矩形。
所述澄清池1上设有矩形堰口集水槽。
所述澄清池上设有带浓缩叶片的刮泥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高效澄清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澄清池1,澄清池1连接污泥循环装置2,污泥循环装置2与絮凝反应池3连接,前混合池连接絮凝反应池3,澄清池1又与后混合池连接。
所述污泥循环装置2包括污泥循环泵4、污泥循环排放备用泵5和污泥排放泵6。
所述絮凝反应池3内设有轴流搅拌器7。
所述絮凝反应池3内设有导流筒。
所述澄清池1内设有斜管沉淀装置8。
所述澄清池1的池体为矩形。
所述澄清池1上设有矩形堰口集水槽。
所述澄清池1上设有带浓缩叶片的刮泥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