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屋顶自然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连接节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4964.7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艾纯志;王宏昌;姜兴东;邸思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52 | 分类号: | E04D13/152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自然通风 钢梁 屋面 屋架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自然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连接节点,用于屋面承重结构为钢梁或钢屋架的厂房。
背景技术
屋顶自然通风器已被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厂房中,这些厂房的屋面大部分采用钢梁或钢屋架承重结构。通风器与它们的连接通常采用在通风器支座下沿着厂房纵向设置两道平行的通长通风器下钢梁1,通风器下钢梁1直接焊于座落在屋面钢梁或钢屋架上的钢支托2,同时在对应于每个支座处的两道通风器下钢梁1之间设置水平连系梁3,以防止支座处截面发生扭转并作为通风器下钢梁1平面外受力的侧向支承点,见图1。如此做法的优点是通风器下钢梁1可以按连系梁计算,可有效地减小钢梁型号,节约钢材,同时支座处节点处理较简单,便于施工。但该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通风器下钢梁1不仅作用着由通风器支座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作用在通风器上的风荷载最终也通过支座传给通风器下钢梁1上翼缘。这就使通风器下钢梁1不仅双向受弯,同时也受扭。 而上述做法支座处仅下翼缘与钢支托焊接,钢支托仅能够提供下翼缘侧向变形的约束。上翼缘虽然通过加劲肋与连系梁连接,但连系梁3本身对于限制通风器下钢梁1上翼缘侧向变形来说只是一种弹性约束。那么,在计算通风器下钢梁1平面外弯矩时,所采用的平面外连续梁模型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② 由于通风器下钢梁1沿厂房纵向通长设置,长度往往较长,这就需要设置多处拼接节点,增加了大量的焊接工作量,也提高了对焊接质量的要求。③该做法必须在支座处设置水平连系梁3,当厂房的纵向长度较长时,就加大了钢材的用量,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屋顶自然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连接节点,目的是在通风器下钢梁的计算模型尽量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前提下,使支座节点处受力更加合理、传力更加明确,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钢材用量、方便施工,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屋顶自然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连接节点,包括通风器下钢梁,通风器下钢梁的下翼缘放置在钢支托竖板两侧的钢支托支座板上,钢支托竖板两侧的通风器下钢梁腹板通过螺栓与钢支托上部加劲肋连接,通风器下钢梁的上翼缘通过连接盖板与钢支托顶板连接。
所述的钢支托上部加劲肋设在钢支托支座板与钢支托顶板之间,两个钢支托上部加劲肋焊在钢支托竖板的两侧,两个钢支托上部加劲肋与钢支托支座板和钢支托顶板焊接。
所述的钢支托竖板两侧的钢支托支座板与屋面钢梁上翼缘或钢屋架上弦之间分别设有钢支托下部加劲肋。
所述的通风器下钢梁为H型钢。
所述的钢支托竖板和钢支托下部加劲肋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上弦的连接为连续的角焊缝。
所述的钢支托顶板与钢支托支座板之间距离为通风器下钢梁高度。
所述的连接盖板与钢支托顶板和通风器下屋面钢梁上翼缘连接焊缝采用连续的角焊缝。
所述的钢支托上部加劲肋一端与钢支托竖板、钢支托支座板和钢支托顶板三面焊接,钢支托上部加劲肋一端插到通风器下钢梁内用螺栓与通风器下钢梁的腹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将通风器下钢梁与钢支托之间的连接近似为刚性,且钢支托高度一般较小,所以既可以将钢支托视为通风器下钢梁的平面内支座,也可以视为平面外支座,那么计算通风器下钢梁所采用的平面内和平面外连续梁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由于采用了刚性连接,保证了支座处通风器下钢梁端截面的抗扭能力。综合上述优点,可以不在通风器下两钢梁支座之间设水平连系梁,大大地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采用本方案可减少大量的钢梁拼接节点,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仅仅将以往做法中的钢支托与通风器下钢梁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使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受力更为合理。而且又最大限度地减少钢材用量、方便施工,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布置合理、受力合理、用料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屋顶自然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或钢屋架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连接的A-A剖示图。
图3为图1的通风器下钢梁与钢屋架上弦连接的A-A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通风器下钢梁与屋面钢梁连接的A-A剖示图。
图6为图4的通风器下钢梁与钢屋架上弦连接的A-A剖示图。
图7为钢支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钢支托与钢梁连接的侧视图。
图9为图7钢支托与钢屋架上弦连接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扶手及护栏的万向型转角连接组件
- 下一篇:楼房能量综合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