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5280.9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钱根源;陈铭康;钱琦;邱小伟;丁建范;倪炳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格林电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R4/6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屏蔽 避雷针 接地装置 | ||
1. 一种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避雷针管体(5),所述避雷针管体(5)的一端端部设有固定连接的绝缘柱(4),所述绝缘柱(4)上设有葫芦球(2),所述葫芦球(2)上设有导电球尖(1);所述导电球尖(1)上设有防雷屏蔽电缆(3);所述防雷屏蔽电缆(3)的一端与导电球尖(1)电连接,另一端穿过葫芦球(2)及绝缘柱(4)后穿入避雷针管体(5)内;防雷屏蔽电缆(3)沿避雷针管体(5)的长度分布,防雷屏蔽电缆(3)对应于与导电球尖(1)相连的另一端接地电极(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避雷针管体(5)对应于设置绝缘柱(4)的另一端设有电缆接线箱(7),所述电缆接线箱(7)内设有防雷屏蔽电缆(3)接点;防雷屏蔽电缆(3)通过电缆接线箱(7)与接地电极(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雷屏蔽电缆(3)通过连接管(14)与接地电极(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雷屏蔽电缆(3)包括内导体(15),所述内导体(15)包括多股绝缘的铜芯线;内导体(15)的外周面包裹有第一半导电层(16),所述第一半导电层(16)的外周面上包裹有高绝缘层(17),所述高绝缘层(17)的外周面上包裹有铜网屏蔽层(18),所述铜网屏蔽层(18)的外周面包裹有保护层(19),所述保护层(19)的外周面上包裹有第二半导电层(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层(19)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地电极(10)包括球导体(37),所述球导体(37)上设有离子棒体(24)及集水屏(35),所述集水屏(35)连接在球导体(37)上;球导体(17)内装有离子溶液,所述球导体(17)内设有用于测定离子溶液液位的浮球(36),所述浮球(36)上设有液位测定杆(28),所述液位测定杆(28)通过端盖(29)、漏盘(31)及下导片(23)安装在离子棒体(24)内,所述下导片(23)紧固安装于离子棒体(24)上,端盖(29)及漏盘(31)紧固与离子棒体(24)内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球导体(37)的外周面上分别均布设置若干个溢流孔(21)及集水孔(22),所述溢流孔(21)及集水孔(22)与球导体(37)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离子棒体(24)上设有引出桩头(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雷屏蔽电缆(3)通过定位块(12)安装固定于避雷针管体(5)内,防雷屏蔽电缆(3)位于避雷针管体(5)的中心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屏蔽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14)为镀锌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格林电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格林电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52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柜进出车操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液压压线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