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臭疏水阀及相应地漏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5644.3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凯达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23 | 分类号: | E03C1/23;E03C1/282;E03C1/298;E03F5/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臭 疏水 相应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道用单向封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防臭疏水阀及相应地漏。
背景技术
各式建筑中地漏、马桶、浴缸、洗菜池、洗面池都向下水道排污,而下水道又与污水池或化粪池相通。如不采适当封闭措施,污水池或化粪池中的臭气等异味气体必然上窜入居民家中,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通常作法是在地漏、马桶、浴缸、洗菜池或洗面池与下水道之间设置U形水封或其他水封。但是水封内的干掉后,污水池或化粪池内的异味气体仍然会窜入居民家中。
外出游玩的人回家后,往往发现室内空气污浊不堪,多半是因为水封内水干了,污水池或化粪池内的异味气体窜入居民家。这一点在北方干燥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不用水的下水道用单向封闭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防臭疏水阀及相应地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防臭疏水阀包括外管、芯管、封盖和螺旋弹簧,其中芯管固定在外管中心,芯管底部设有内环台,所述封盖包括盖体和芯柱,所述螺旋弹簧套在芯柱上,其下端压在内环台上,其上端顶在芯柱顶部的螺钉的钉头下表面上,所述芯柱、螺旋弹簧、螺钉均设置在芯管内,并可沿芯管上下移动,所述盖体外径大于与外管下口内径。
使用时,将本防臭疏水阀装在地漏、洗面池、洗菜池或浴缸的底部开口中,使其芯柱竖直向上即可(洗面池、洗菜池或浴缸贮水时,需另配堵水塞)。
当洗面池、洗菜池或地面积水后,水压作用在封盖的盖体上,克服螺旋弹簧的弹力,盖体下移,污水排入下水道;无积水时,在螺旋弹簧的反弹下,封盖的盖体封住外管下口,将下水道与室内空间隔绝。
如此设计,因为不是借助水源封密下水道,即使房屋长时间无人居住,室内空气仍然比较清新。
作为优化,所述芯管顶部还设有一个封堵塞。如此设计,螺旋弹簧基本不与水接触,不易腐蚀。
作为优化,所述芯管通过三条连接杆固定在外管上,上述连接杆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如此设计,结构简单、机械强度好。
作为优化,所述外管外部设有管螺纹(与本防臭疏水阀配套的地漏、洗面池和洗菜池也应设有对应管螺纹),外管顶部还设有外环台。如此设计,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管螺纹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地漏包括地漏座和栅板,所述地漏座中心开有通孔,所述栅板嵌入地漏座,并位于通孔上方,所述通孔内设有前述防臭疏水阀。如此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栅板与防臭疏水阀之间还设有筛板,该筛板上密布筛孔。如此设计,可以滤除杂质,防止杂物卡住封盖,使其无法正常封闭下水道。。
作为优化,所述栅板呈圆形,其下表面设有向外的两个对称的卡钩,所述地漏座设有相应的圆形嵌槽,该圆形嵌槽下方的内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该圆形嵌槽与环形凹槽之间的夹层上开有两相对的缺口,该缺口与所述卡钩对应。如此设计,将栅板放入圆形嵌槽内,使其卡钩对应缺口,然后转动适当角度,即可将栅板卡在地漏座上。
本实用新型防臭疏水阀及相应地漏具有结构简单、排污顺畅、可在无水状态下封闭下水道的优点,适用于各种需要排污水的建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防臭疏水阀及相应地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臭疏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防臭疏水阀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防臭疏水阀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地漏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地漏的的爆炸图。
图中:1为外管、2为芯管、3为封盖、4为螺旋弹簧、5为内环台、6为盖体、7为芯柱、8为螺钉、9为封堵塞、10为连接杆、11为外环台、12为地漏座、13为栅板、14为筛板、15为卡钩、16为圆形嵌槽、17为环形凹槽、18为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臭疏水阀包括外管1、芯管2、封盖3和螺旋弹簧4,其中芯管2固定在外管1中心,芯管2底部设有内环台5,所述封盖3包括盖体6和芯柱7,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芯柱7上,其下端压在内环台5上,其上端顶在芯柱7顶部的螺钉8的钉头下表面上,所述芯柱7、螺旋弹簧4、螺钉8均设置在芯管2内,并可沿芯管2上下移动,所述盖体6外径大于与外管1下口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凯达铜业有限公司,未经玉环县凯达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5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