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弹簧停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6451.X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宋传云;孔德鹏;王广凯;李培署;欧阳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3/20 | 分类号: | B61H13/20;B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单元 制动器 弹簧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单元制动器用组件,特别是一种应用于轨道车辆需要长时间停留时保障车辆停车安全的弹簧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中,除了设置与制动杠杆组成接触的制动缸组成外,为了保证车辆的停车安全,一般设置有弹簧制动缸,弹簧制动缸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处于充风状态,因而弹簧停车杠杆不与制动杠杆组成相接触,在制动缸组成的带动下,制动杠杆组成带动闸瓦完成制动缓解过程。当车辆停止运行时,弹簧制动缸内无风,在弹簧制动缸内的缓解弹簧的带动下,使得弹簧停车杠杆逆时针旋转,从而弧形滑道与制动杠杆接触,带动制动杠杆逆时针旋转,使得闸瓦与车轮踏面接触,从而实现车辆停留刹车的作用。但是当车辆需要运行,而制动缸内没有风的情况下,由于闸瓦与车轮踏面接触,车辆无法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适应各种突发状况的弹簧停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弹簧停车装置,包括设置于单元制动器壳体上的弹簧缸体,与弹簧缸体的动力输出杆相接的弹簧停车杠杆,弹簧停车杠杆轴接于单元制动器壳体上,弹簧停车杠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扭簧,工作时,弹簧停车杠杆的另一端与制动杠杆滑动接触,所述的动力输出杆包括与活塞相接的螺杆以及套装于螺杆外部的套筒,套筒与螺杆为非自锁螺纹连接,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停车杠杆容置槽;弹簧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棘轮和弹簧安装座,弹簧安装座套装于螺杆上靠近制动活塞并与制动活塞通过轴承连接,弹簧安装座与棘轮之间设置有桶型弹簧,棘轮套装于套筒上,与弹簧缸体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弹簧缸体上设置有手动缓解阀,手动缓解阀的一端插入棘轮的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弹簧缸体充风压缩桶型弹簧,弹簧停车模块处于缓解状态,当车辆需要较长时间的停留时,弹簧缸体压力空气排空,桶型弹簧释放弹力,拉杆拉动弹簧停车杠杆,弹簧停车杠杆再将力传递给制动杠杆,从而实现车辆停留刹车作用。当车辆无供风状态下需要运行时,人工拉动手动缓解阀,使桶型弹簧力释放,车辆缓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元制动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弹簧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弹簧停车装置,包括设置于单元制动器壳体1上的弹簧缸体2,与弹簧缸体2的动力输出杆相接的弹簧停车杠杆3,弹簧停车杠杆3轴接于单元制动器壳体1上,弹簧停车杠杆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扭簧4,工作时,弹簧停车杠杆3的另一端与制动杠杆5滑动接触,所述的动力输出杆包括与活塞相接的螺杆6以及套装于螺杆外部的套筒7,套筒7与螺杆6为非自锁螺纹连接,套筒7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停车杠杆容置槽8;弹簧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棘轮9和弹簧安装座10,弹簧安装座10套装于螺杆6上靠近制动活塞11并与制动活塞11通过轴承12连接,弹簧安装座10与棘轮9之间设置有桶型弹簧13,棘轮9套装于套筒7上,与弹簧缸体2之间设置有轴承12;所述的弹簧缸体2上设置有手动缓解阀14,手动缓解阀14的一端插入棘轮9的齿之间。
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弹簧缸体2充风压缩桶型弹簧13,弹簧停车模块处于缓解状态,当车辆需要较长时间的停留时,弹簧缸体2压力空气排空,桶型弹簧13释放弹力,动力输出轴拉动弹簧停车杠杆3顺时针转动,弹簧停车杠杆3再将力传递给制动杠杆5,从而实现车辆停留刹车作用。当车辆无供风状态下需要运行时,可以人工拉动手动缓解阀14,将手动缓解阀14插入棘轮9的一端抽出,则棘轮9以及弹簧安装座10在桶型弹簧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螺杆6及套筒7发生相对位移,套筒7带动弹簧停车杠杆3顺时针转动,车辆缓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6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