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7777.4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隋复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体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秋香;逯长明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音响 台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振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48400.1发明名称为“体感振动音响台”。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包括台体及装设于台体上的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内装于所述上盖、下盖间且夹持有一磁能电路的制动器部,及与所述磁能电路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制动器部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环状制动器及设于环状制动器内侧的轭铁部,所述轭铁部和所述壳体产生相对变位。其中,所述多个环状制动器包括外侧的悬吊弹簧部与内侧的轭铁支撑部。所述悬吊弹簧部包括围绕在所述轭铁支撑部外侧的多个形状相同的悬吊弹簧。所述悬吊弹簧部通过设于所述各悬吊弹簧的一侧的端部的支撑部与所述上盖、下盖连接固定。所述悬吊弹簧部和轭铁支撑部通过设于所述各悬吊弹簧另一侧端部的连接部相连接。由于该专利所述体感振动音响台仅可以实现一次共振,效果欠佳,而且对于该能量转换装置的振动功率利用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能量转换装置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及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实现将换能器的振动功率更加有效的利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感振动体,包括能量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相连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
优选地,所述共振体为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上方和/或下方的弹性体。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编织成一体的S弹簧与橡筋带。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海绵体和/或板材。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多次共振体包括二次振动组件和三次振动组件;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安装在海绵体内形成二次振动组件,将所述二次振动组件安装在板状体底部形成三次振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密度在50-160kg/m3之间,厚度在30mm-25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二次振动组件悬置在三次振动组件的下方。
优选地,音响台座置于所述三次振动组件上方或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体感振动音响台座,包括前文所述任何一种体感
振动体,以及与所述体感振动体配合的音响台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能量转换装置产生振动后就成为“振动源”,当“振动源”作用于多级共振体成为“策动力”或“激励源”。由于物体本身的物理特性都具有自己的固有振动频率,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被策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就会引发被策动物体产生振动,并且往往振幅很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物理特点就是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由于“共振”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是物体对谐振频率的外部振动能量吸收率最大。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的一次或多次共振体能从外部“策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处获取最多的能量,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振动强度。
能量转换装置作为“策动源”,仅仅与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材料发生一次共振的话,因为振动波的波腹小、波节密集,所以振动衰减快,对于人体的生物干预效果不理想。而“策动源”——一次或多次共振体的振动经过体感音响装置的结构以及材料发生两次以上的共振的话,振动波的波腹就会增大,波腹的衰减所需要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而这种波腹的振动衰减的延长会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惬意快感,而这种“惬意快感”与人体生物振动的频率范围相吻合,这种恰到好处的同频谐振对于人的组织器官、神经系统、精神心理的放松具有很有效的生物干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体感振动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A-A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体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体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7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地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漆雾捕集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