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共振波成像探测溶洞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7962.3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6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H1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共振 成像 探测 溶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共振波成像探测溶洞的装置,属于地质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勘察中探测溶洞的方法较多,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钻探的方式来探测溶洞,由于溶洞发育的随机性,往往一个场地打了密密麻麻的钻孔,但钻孔与溶洞仍呈“擦边球”的状况,无法进行可靠的探测。所以现有单纯的钻探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溶洞探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探量少、工作效率高、探测精度较高的利用共振波成像探测溶洞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共振波成像探测溶洞的装置,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采用电火花发射机,接收装置采用地震仪或声波仪;电火花发射机经发射连接线与发射探头连接,地震仪或声波仪经接收连接线与接收探头连接;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固定在钻孔孔口处绞车的钢丝绳上。
前述的装置中,所述电火花发射机与地震仪或声波仪之间经信号同步连接线连接。
前述的装置中,所述钻孔孔口处设有井口滑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地下激发的地震波或声波与附近溶洞产生共振的现象来探测钻孔周边或孔间的未知溶洞,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勘探孔,不需要在溶洞附近密密麻麻的钻许多孔;工作方式灵活、仪器设备要求简单、异常明显、资料解释方便、效果明显,是溶洞探测的一种有效工具,本实用新型充分开发了工程地震仪和声波仪的工作效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钻探量少、工作效率高、探测精度高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探测成本较低、可靠性好、操作使用都方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最大探测范围可达孔周十几米。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领域的岩溶勘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跨孔探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火花发射机,2-地震仪或声波仪,3-接收探头,4-发射探头,5-铰车,6-井口滑轮,7-发射连接线,8-信号同步连接线,9-接收信号连接线,10-溶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共振波探测溶洞的装置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个声波发射装置作为振源向溶洞10周围发出激发波,利用激发波在地下激发出的地震波或声波与附近溶洞产生共振的现象,通过接收装置接收共振波,根据接收到的共振波来探测检测点周边的未知溶洞。所述检测点是两个以上的钻孔,钻孔与钻孔之间的间距为10~50米,孔深大于孔距。所述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保持固定高差,在同一个注满水的垂直钻孔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激发和接收,得到一个以孔深为纵轴、以波动时间为横轴的波动阵列图,称为单孔探测;单孔探测时,至少需要测量两个钻孔,以获得两个以上的波动阵列图。通过对所述的两个以上波动阵列图中共振波的起振时间和围岩波速计算溶洞至钻孔的距离,采用立体时间交汇法确定溶洞的方位,并绘出溶洞的立体图。
在本例中,用于上述方法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共振波探测溶洞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采用电火花发射机1,接收装置采用地震仪或声波仪2;电火花发射机1经发射连接线7与发射探头4连接,地震仪或声波仪2经接收连接线9与接收探头3连接;发射探头4和接收探头3固定在钻孔孔口处绞车5的钢丝绳上。所述电火花发射机1与地震仪或声波仪2之间经信号同步连接线8连接所述钻孔孔口处设有井口滑轮6。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7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式旋转型四断口真空灭弧室
- 下一篇: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