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8153.4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颂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02;E03F5/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1000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陷性 黄土 地区 压力 管道 检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比较普遍的工程地质条件,其土质特点和工程危害表现为遇水浸湿时,使黄土发生增湿软化效应,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极大,因此需要解决给排水管道的检漏问题。
陕西某电解铝厂所属地貌为黄土塬塬边台地, 整个厂区处于半填半挖非岩质边坡,除厂区东南部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大部分地段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表现为黄土在上敷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黄土会发生显著附加下沉。 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全厂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分布在16.9至27米之间,平均厚度为20米,属于严重湿陷性黄土区。
目前我国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及给排水标准图仅介绍了防护距离内给排水管道的检漏方法,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第3.2.4条规定: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压力管道与各类建筑之间的防护距离宜按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值采用。因此在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总图位置无法满足压力管道安装的防护距离时,压力管道需要全部设置在检漏管沟内,而如何布置压力管道的检漏管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等不足,同时可补充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区检漏管沟标准图集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内,检漏管沟顶部设置通气孔、检漏井,检漏管沟底部设置集水井,排水管设置在集水井内、并与雨水检查井相通。
检漏管沟底面设置有5‰的坡度,向集水井方向降低。
检漏井与集水井对应设置。
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每隔40~60米敷设一个。
本实用新型在集水井上部设检漏井,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发现管道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顶部设置的通气孔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内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通过排水管排至雨水检查井,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至污水处理站或厂外;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敷设,一般每隔50米设置一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连,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
检漏管沟1按5‰坡度坡向集水井2,集水井2上部设检漏井3,管道有漏损时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3发现管道有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的通气孔4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1内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工作人员沟内发生窒息;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2,通过排水管7排至附近的雨水检查井5,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集水井2、检漏井3、通气孔4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40~60米敷设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8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墙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封闭坐地式座便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