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冷随形芯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9530.6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6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蒲正海;蒋明罗;张君;高长洪;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B22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4660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冷随形芯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铸铁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应用在铸铁件生产中的激冷随形芯骨。
背景技术
铸铁件在浇注以后的冷却过程中要发生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凝固,以及在固态下组织改变发生的共析凝固,这种改变铸件物理形态的凝固变化往往受到铸型与铸件之间的热交换、铸件各部分之间壁厚差异和浇注系统的布置形成的铸型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以及铸件材料本身的凝固特性的影响,如果铸件的厚大部分在凝固过程中得不到金属液的补充于是便产生了缩孔;如果在共析凝固阶段枝晶间的空隙得不到填充于是便产生了缩松;如果厚大部位冷却缓慢初生石墨得以充分长大于是便产生了组织疏松,或者在球铁件厚大部位造成球化衰退。无论在铸件中存在的是缩孔、缩松、组织疏松还是球化衰退都是铸造缺陷,对铸件产生有害影响,造成铸件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了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铸件凝固温度场,减少废损的激冷随形芯骨,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激冷随形芯骨,包括铸件的内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铸件内腔中间还设置有随形覆砂芯骨,所述随形覆砂芯骨包括芯骨和芯骨覆砂层,在所述芯骨覆砂层设置在芯骨与于铸件之间。
根据上述的激冷随形芯骨的一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芯骨覆砂层厚度5~1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随形覆砂芯骨改善铸件凝固温度场,从而得到内部组织优良的铸件,减少废损,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在铸铁件生产中厚壁件易产生缩孔、缩松或石墨粗大、球化衰退等铸造缺陷,可广泛应用于铸铁件生产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激冷随形芯骨,包括铸造铸件的内腔,在铸件内腔中间设置有随形覆砂芯骨,通过随形覆砂芯骨吸热改善铸件凝固温度场,从而得到内部组织优良的铸件,减少废损。
本实施例中,随形覆砂芯骨包括芯骨2和芯骨覆砂层3,在铸件1与芯骨2之间设置芯骨覆砂层3,该芯骨覆砂层3的厚度为5~15mm。
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型砂强度≥0.6MPa,该芯骨2采用随铸件内腔形状的随形芯骨,以改善铸件凝固温度场,从而得到内部组织优良的铸件,减少废损,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在铸铁件生产中,厚壁件易产生缩孔、缩松或石墨粗大、球化衰退等铸造缺陷,可广泛应用于铸铁件生产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