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印版辊加工用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0253.0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3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汪兆伟;丰江南;邵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9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印版辊加 工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制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印版辊加工过程中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制版分成硬件加工和软件制作两个部分,硬件加工所有材料为无缝钢管或卷版,经粗车、半精车、精车,再到精磨,然后再经过镀铜、铜面精车或精磨后形成能够雕刻的凹印辊筒。从机加半精车开始,版辊加工的各个工序都伴随着振动的产生,振动产生的原因很多,凹版辊筒加工过程中受版壁和加工速度的影响,版壁越薄,越易引起振动,加工速度越快也越易引起振动。凹版辊筒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辊筒本身的固有频率与磨削刀具在切削时的频率或版辊转动的频率相接近而产生共振。因此,需要解决振动问题,为了解决振动问题各制版厂采用了一系列的减振办法,如在辊筒内塞毛毯,在加工时用横木靠压以及安装减振支架等,取得了一定的减振效果。但仍不能彻底解决,特别是在钢管或卷版壁厚偏薄的情况下,在高速加工时仍然会由于振动而在版辊上产生振纹,造成质量缺陷。因此随着凹版高速加工的发展,解决振动问题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印版辊加工用减振装置,解决加工时版辊的振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凹印版辊加工用减振装置,设置在凹板辊筒内,所述的减振装置包括由弹性材料织成的笼形体,所述的笼形体外形与所述的凹板辊筒内壁相吻合,紧贴所述的凹板辊筒内壁。
具体的,上述的一种凹印版辊加工用减振装置中:所述的笼形体包括4根圆环形皮带,所述的4根圆环形皮带交叉重叠,在两端重叠处用螺栓固定。所述的皮带宽2cm,厚1.5c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笼形体减振装置,在加工凹版辊筒时可装入辊筒内,由于笼形体本身的弹性而撑开靠在版辊内壁上对辊筒形成支撑,从内部改变其固有振动频率,从而起到减振的作用,彻底解决凹版辊筒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笼形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截面图。
图4为实施例1产品装置示意图。
图中:1、笼形体,2、皮带,3、螺栓,4、凹版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凹印版辊加工用减振装置,设置在凹板辊筒4内,所述的减振装置包括由弹性材料织成的笼形体1,所述的笼形体1外形与所述的凹板辊筒4内壁相吻合,紧贴所述的凹板辊筒4内壁。本实施例的笼形体1包括4根宽2cm,厚1.5cm,长度与凹板辊筒4相配的圆环形皮带2, 4根圆环形皮带2交叉重叠,在两端重叠处用螺栓3固定。
在加工时,将4根圆环形皮带2交叉重叠,在两端重叠处用螺栓3固定形成的笼状体1缩紧装入凹版辊筒4中,装入过程见图4所示。装入后皮带松开,因其本身的弹性而撑开靠在辊筒内壁上,如图1所示,由于皮带的支撑作用而改变了辊筒本身固有的频率,在加工时可起到减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0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柱塞连杆组件球头研磨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集中排屑式操作台